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鸣梁海战观后感

鸣梁海战观后感必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写8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鸣梁海战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1

自1937年,鬼子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就开始了与敌人的艰苦作战,其中不少是在山区和平原的游击战,《地道战》讲的就是一个平原人民应用“地“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已经许久未看过黑白电影,近日我又重温了这部1965年的老电影《地道战》。电影结束后,这熟悉的歌曲还在耳畔回响,画面仍在脑海跳跃。

顾名思义,电影《地道战》讲述的正是抗日时期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从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故事。

战争原本就是残酷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被迫接战,即使处于劣势之下,中国人民仍不向恶势力投降。地道战是成功的,可在成功之前,村民们也经历过失败,然而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信念,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有人说,地道战可谓是一个奇迹,而我认为,创造出地道战的艰苦奋战的村民们才是书写奇迹的主人。他们是平凡的,却凭着一颗热爱国家的心,秉持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使地道战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这部电影令我感受颇深的,是村民们面对困难与失败时依旧坚持不懈。这不正是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所缺少的吗?宋代张孝祥说过:“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当你认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不能坚持,再远大的理想,也只是一句空话。不管是谁,做什么事都是如此,在逆境之中,唯有坚持,才能胜利。正是因为老钟叔坚持用生命为村民敲响警钟,村民们才得以躲避日军攻击;正是村民们坚持跟随党的领导,坚持抗战,才有了地道战的胜利。而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甚至是一件日常小事上,是否做到了坚持呢?当遇到困难时,又是否做到了坚持?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阻碍有很多,但如果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放弃不退缩,这些艰难险阻也就无法阻挡我们成功的道路了。

面对残风暴雨,冰冷大雪,腊梅选择坚持,终傲雪怒放;面对苍茫天穹,无垠大海,海鸥选择坚持,终成海上靓丽的风景;面对逆流冲击,漫漫长路,鱼群选择坚持,终抵前方赤红珊瑚。而抗日人民也如同这些坚强的生命,面对敌人逼迫,军事武器落后的种种不利因素,他们选择坚持,最终取得地道战的胜利,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而我们,即使是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也不能放弃周恩来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在逆境之中,我们唯有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历史。

历史长河延绵不息,坚持有如战场上最后一面捷旗,鲜得血红,飘得逸然,在人们的心颠扎下深根。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2

寒假到了,为了让我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爸爸带我一起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

电影故事发生在1942年,当时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展开了大扫荡,我国八路军领导人民群众,利用地道战联合抗日,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当日军来扫荡,八路军提前探知了消息,积极组织大家准备作战。八路军看见日本的武器先进,而且人很多,再加上伪军,几乎没什么胜算,但是撤退也来不及,只能硬拼。敌人有七八门大炮,一门大炮的威力很大,甚至可以轰掉一座房子,而八路军只能用枪和手榴反击,最终寡不敌众只能后撤。

八路军撤退以后,队长和大家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提议说:“我们可以挖地道,把每个村子的地道都连起来,这样日本鬼子无论搜多少次,人们只要一钻进地道,就可以躲过日本人的搜捕。”说干就干,大家立刻开始行动。

地道挖好后,没过多久日本人又来扫荡,人们全都躲进了地道里,日本人没有任何收获,只能气急败坏地把村里的房子都烧光了。后来有一次,日本人发现了地道,就往地道里放毒气;幸好人们早有防备,用被子堵住了入口,把毒气引到了水沟,人们都活了下来。

可是这样被动也不是办法,队长想出了一个计策:“我们可以把村里的每个房子都挖一个地道,再在房子的方砖上打几个小洞,当作射口和瞭望口,要把地道隐藏好。”布置完一切,大家决定把鬼子引进村,歼灭他们。八路军和当地百姓一起团结一致,最后消灭了扫荡的日本鬼子。

地道战是我国抗击日军侵略的一个战术,还有许多许多的战术应用在抗日前线,如地雷战、麻雀战等等,最终使我们中国人民在没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这是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更是他们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这部电影深深地让我震撼,我看到了咱们中国人的智慧,他们团结一致,想出了许多办法把侵略者杀个片甲不留。再加上人民的勤劳和顽强,保卫了家乡,也保卫了祖国,我想说:“这些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英雄,中国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生活在和平的今天,我觉得自己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家,就要挨打;我更加崇敬那些为我们付出生命和热血的烈士,我想对他们说,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3

上周星期五,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地道战》,使我热血沸腾,在我脑海里萦绕不散,我不由地产生了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爱国情结在心中涌起。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企图在集中进行“大扫荡、实施策略、杀光、抢光、烧光”。聪明的中国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神奇的地道,通过地道战把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我们看到村里的老钟叔发现鬼子山田队长偷袭高家庄时,他不惧生命危险,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上空时,日本鬼子总司令的枪声也响了,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地上。这位老党员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村民们的平安。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其实,抗击日本侵略者,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而且更需要谨慎和智慧。如八路军武工队发现村中有一个汉奸,并没有立即抓他,而是用手势提醒村民小心。在如村民们想到敌人会在地道里灌水和放毒气,便将地道挖成两层,下面一层排放毒气,上面一层供人们避难。

当我们看到,电影中的人们那么英勇的对抗鬼子,人们面对生死还有国家民族的利益抉择时对国家的无条件奉献,我便深深地触动了!仔细看一看,在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看着老百姓们从容的面对毒气与水淹,百姓们大胆的、机智的面对鬼子的花招,我的内心又再一次充满了保卫国家的信心。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的挖,一担一担的挑水,一寸一寸的推进,硬是在地下创下了如此宏伟的抗敌工程,他们利用村子巧妙地地势,挖出了许多地道,其出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口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的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这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明知道强敌当道,明白敌人装备精良,但他们却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给敌人给予以迎夹痛击。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的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冀中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建造了地道,也用生命保护了冀中,他们为建设新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充分地反映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所以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要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我们要更好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4

一提到甲午中日战争,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吧。因为那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中国历史的耻辱。至今都影响着中国,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使中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

1894年7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中日甲午海战炮声打响的日子。那一天被真实记录在一部电影里,那就是《甲午风云》。

电影开幕了,一艘艘战舰,一根根桅杆,北洋水师驻威海卫海军的阵容展现在我们眼前。当年,中国海军有世界一流的速射炮、大火炮,能使敌人闻风丧胆,可为什么偏偏打不过日本鬼子呢?我继续往下看。NnS88.coM

日本鬼子来我国疆域騷扰了,可我方军舰按兵不动,为什么!?敌人越来越近了,可除了有几艘军舰在阻挡敌人进入港口,仍然没有军舰开炮,这又是为什么?一艘我军运兵船要吃不住敌人的炮火了,可还 是没有军舰还 击,一个炮手出现了,他把舰上挂起的白旗扔进水里,怒气冲冲地去找舰长质问,可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能和他们断绝友好关系!禁止开炮!”那个炮手怒气冲冲,约了两三名爱国水手,对准敌舰开了火,打得他们抱头鼠窜。

我看到这,不禁为那个开炮的勇士叫好。为什么不准开炮?因为上级不允许;为什么上级不允许?因为慈禧太后贪生怕死,一心割地求和。

那个神炮手竟被开除了,他投奔了“致远”号的邓世昌。邓世昌给李鸿章送沿岸百姓们的请战书,偶然听到李鸿章和外国佬的谈话,说什么“你们中国为什么向我国巡逻舰开炮?如果再这样我们将断绝与贵国的关系。”“我们将保护贵国不受侵略,不过要多少多少银两......” 邓世昌一脚踢翻桌子,撞开门,对外国外交官大骂一通。水手们因听到李鸿章手下贪生怕死之人的谣言,跑到邓世昌居所前,听见他正在弹琴。那琴声满怀悲愤,源远流长;那琴声满腔怒火,壮怀激烈;那琴声波澜壮阔,翻江倒海;那琴声风驰电掣,一泻千里!他想起了外国人的话里有话,李鸿章所受的压迫,慈禧太后的暴政。那琴声飞快地响着,疾速地响着,越来越猛烈,越来越精彩!“嘣!!”弦断了。

我看到这里,也为邓世昌喝彩。他那弹琴的节奏,琴声的刚烈,无不体现出他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对正义的执着,对慈禧的反抗,对光明未来的追求!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5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将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在我的面前,以简洁形象的方式诉说了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甲午战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还一味的让步,使得日本越发嚣张,也导致了甲午战败的后果。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里,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部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明清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于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从唐朝开始就向我们学习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学习西方,逐步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中国被挨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当今的世界局势也可以说是风云莫测的,中国本身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唯有发展好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6

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第一个国家公祭日这天,我观看了由金韩民执导,崔珉植主演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这部在韩国放映时票房收入超过《阿凡达》的影片,据说包括朴瑾惠在内的三分之一韩国人都看过。毋容讳言,中国内地院线的主流观众,一向对沉重宏大的叙事不买账,那些基于民族、历史大背景的史诗巨作,票房远不及打打闹闹、略带低俗的草根喜剧。上映一周的`《太平轮》票房口碑双输的局面已成定势,吴导的这次滑铁卢和当年冯导的《1942》相映成章,两位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的大咖都栽到了巨制史诗上了。

擅长讲爱情故事讲言情故事的韩国影视,怎样去讲好一个战争故事?

影片开篇简洁,历史背景叙述清晰形象,让观众轻松进入故事特定的时空维度而没有浪费一个多余的脑细胞。通篇分为两部分,战前准备和战役本身,两部分可谓平分秋色,不分和寡。而串联之中的主线就是李舜臣和儿子的一段谈话,面对敌200艘战舰我12艘板屋船的悬殊差距,面对象瘟疫一样蔓延于军中的恐惧,李舜臣对待恐惧的态度,即接受恐惧、研判恐惧、利用恐惧。接受恐惧就是英雄也言怕,研判恐惧就是因为不想死而对形势加以切实的分析,寻找突破口;利用恐惧就是害怕这种情绪在敌我阵营中都有,如何此消彼涨。这条主线使影片的每个章节都珠联璧合,呈现给观众的是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当然,影片也有它的明显的硬伤,就是在战役是如何取胜的问题上答案模糊,有些情节设定不和常理。在朝鲜历史上,李舜臣是被视为神一样的人物,鸣梁海战更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的一次神一样的胜利,这部影片好像让整个历史事件变得更加神秘了。

不管怎样,《鸣梁海战》总归没有落入俗套,没有按照好莱坞屡试不爽的成功模式把正能量和噱头巧妙结合,在高科技的包裹下永远是正义、亲情、爱等传统价值观,虽不流于粗暴说教,但却迎合主流观众的欣赏品味。《鸣梁海战》这部影片在讲诉一段血腥战事的同时,为我们端上的是一碗心灵鸡汤,在满足了我们寡淡的味蕾后又安慰了我们的心,它告诉我们:胆怯、害怕甚至是恐惧都不丢人,就是比我们更狠毒的角色、更大的人物他们也有忍不住颤抖的时候,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可以心怀恐惧却依然前行。

忍不住又要回头说一说开篇那两个国人。

报道说已经对当事人追究了责任,将这次事件纳入其个人不良信用记录。这样做很好但力度不够,一些国人管不住自己的嘴管不住自己的肢体就是因为犯错的成本太低了,恐惧就是力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类人,因为害怕失去工作、因为害怕鞭刑而谨言慎行,对他们未必不是件好事。

想起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这位85岁的老人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接受采访时说:她希望听到日本人承认这段历史,她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但她想努力活到那一天。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道歉?这里有日本人的原因,也未必没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记得李舜臣在儿子问如何让大家战胜恐惧时,回答是用我的生命。也许我们现在真的是没什么可恐惧的了,夏淑琴老人在1937年12月13日所体味到的彻骨的恐惧似乎太遥远了;似乎也不需要有人用生命去唤醒我们战胜恐惧了,当前现实的问题是,能战胜有钱就任性、有权就乱性就够让我们为难的了,如此这般,那就请安安静静的把一碗泡面送到它应当去的地方吧!就这样吧。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7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5月27日《荡寇风云》,跟随战神戚继光一起剿灭倭寇!

《荡寇风云》是由陈嘉上执导,赵文卓、万茜、洪金宝、蒋璐霞等主演的历史电影。

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战争节节失利。一代名将戚继光就此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

戚家军凭借最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及高达十余万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从战队构成到训练方式做到行军作战,都对现代特种部队的建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支史上No.1的特战队是如何炼成的?《荡寇风云》将以同类题材从未尝试过的独家视角全新揭秘。

说起戚家军就不得不提这个队伍的灵魂人物戚继光和他的扮演者赵文卓了。长得就是一张“伟光正”的脸,饰演明朝抗倭英雄那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且,但凡他的剧也都是有品有质的。

不过光有英雄不行,同样也需要国家的支持,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重量级演员洪金宝了。《荡寇风云》是洪金宝首次与赵文卓合作,功夫宗师将饰演俞大猷将军,而且会和戚继光有对手戏,这场面想想就激动。

自古便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万茜所饰演的戚夫人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与戚继光的情感主线也将是一大亮点,家国、儿女双线并行,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将亲身示范宠妻宝典。

导演陈嘉上为拒绝“抗日神片”还原真实史诗,跑遍了戚继光所经历的战场以及多个历史博物馆,并邀请到了真实的日本演员小出惠介、仓田保昭饰演最强反派。

“我希望影片可以做到比《鸣梁海战》更真实,不希望因为电影的`艺术效果而牺牲掉历史本身的真实性。民族主义不需要把对手妖魔化,历史是怎样的,我就真实地把它还原。”

同时,战争动作戏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导演陈嘉上重点选择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等九场大战,每一次大战均有不同的拍摄方法,耗费巨资精心打造的动作战争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大格局战争场景。

与倭寇浪人的对抗跨越海陆,既有长途追击又有近身肉搏,恢宏磅礴的场面是视觉的盛宴。来自《浪客剑心》的服装美术班底,保证了电影同时拥有丰富的考究细节,还有赵文卓、洪金宝两大功夫巨星“双强合璧。”

鸣梁海战观后感 篇8

“要把恐惧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与勇气,把恐惧发挥到极致,利用恐惧战胜我们的敌人。”几日下来脑子里一直浮现电影中李舜臣在决战前一夜对儿子说的话。

电影既没有大牌导演也没有豪华强大的明星阵容,有的只是把人物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的演员,没有香车、美女、高炫的特技,但把一场生死博弈的战争史实拍得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算得上一部值得推崇的电影。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举不胜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这样以少胜多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是电影界一直屡试不爽的创作蓝本,如我国的《赤壁》上下(下部还没上映),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是我国以少胜多战役中有名的一场,众所周知是大名鼎鼎导演吴宇森执导,电影里面的演员更不用多说全是大牌,足以博人眼球。但冗长的铺垫,博人眼球的感情戏,赚人眼球的明星阵容(梁朝伟、金城武、林志铃等养眼明星),似乎把一场士气磅礴、铮铮铁骨的战役拍得绵软柔情,且不论优秀与否,导演各有各的风格,但对于《鸣梁海战》观看后全身热血沸腾,闪现保家卫国的一念。

鸣梁海战讲述的是公元1597年朝鲜王国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的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三百三十艘,成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电影中李舜臣在日军一步步逼近,陆军不肯支援,最后的救命稻草——龟甲船被自己部下烧毁的情况下,依然能沉着应对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三百三十艘。这是以卵击石甚至是自取灭亡,但李舜臣是一个勇敢又聪明的决策者,他利用鸣梁海峡不同时间段涨潮、退潮等水纹特征制定战略战术,以一敌百,把日本野蛮凶狠海贼王打得七窍生烟,大快人心的是当李舜臣部下把日军核心击狙手射杀下来时,李舜臣整军士气更是鼓舞,当百姓们看到李舜臣的战队消灭了一波又一波的日军战船时,民心集结到了一起,百姓们也加入到战斗中来,百姓们组成几支队伍用绳索把李舜臣的主战船拉出漩涡,此时鸣梁海峡涨潮形成漩涡,李舜臣原本想与日军在此漩涡同归于尽,但他的勇敢与坚毅感染到每一位老百姓,使得百姓也不惧恐惧和死亡愿与他一同战斗,这就是民心所向,胜过了千军万马。

当力量集结到一起时,发挥的力量不可估量,战斗之前李舜臣部下战船远远落于主战船之后,根本无心战斗甚至有弃船逃脱想法,一直按兵不动,任由李舜臣主战船在狭窄海峡处与日军浴血奋战,一度到了四艘日军战船围攻李舜臣主战船白热化阶段,看着白刃战,我的内心犹如坐过山车,让人感动的是三个僧侣也加入到白刃战中,民心所向,正义的力量是巨大的,应正了他在电影中说的把恐惧发挥到极致,用恐惧战胜敌人。最终其余十一艘战船向他驶来加入战斗,此时整军气势如虹,日军海贼王暴跳如雷决心要与李舜臣决一死战,冲向李舜臣想要把李舜臣杀死,但被李一刀将其头颅割下,悬挂在船桅杆上,此时整场战争达到了制高点,日军军心已战栗不已,恐惧充满了整个海面。朝军的坚毅与威胁也充满了整个海面。

当所有恐惧达到极致转化成勇气时,那股力量胜过千军万马,郑氏女子扯下红衬裙在悬崖边摇喊,警示日军驶来的船只有诈那一幕时,我的心提到了喉咙,也跟着紧张,我也想把外衣拿起来做警示,郑氏女子看着丈夫将与装满炸弹的船同归于尽时那心碎的表情,但她还是果敢的扯下红衬裙在悬崖边摇喊,在国难当前,一切爱恨情仇、家长里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即使眼看情人葬身大海,也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到郑氏女子摇喊,百姓们也万众一心一起要喊,朝军停止进攻躲过日军的埋伏。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共抗敌人,胜利已不言而喻,没有龟甲船胜似有龟甲船,李舜臣本身就是一艘龟甲船,百姓们就是一艘龟甲船,每一个把恐惧转化成勇气的人都是一艘龟甲船。

李舜臣坚毅的眼神、沉着的表情、冷静的指挥、巧妙的战略把日军击败得溃不成军,他岿然不动的气势充斥着整个海面,稳如泰山的气势把敌人震慑得四处逃散,以少胜多不是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有一个能把恐惧转化成力量与勇气的领导者。

本文网址:http://m.nns88.com/huodongfanwen/152058.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