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来,生活的节奏被打乱。对于无数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无法回家。面对长时间的封锁与隔离,那种无能为力的思念变得更加深刻。我也和千千万万的游子一样,被困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无法与最爱的人团聚。在这样的时刻,内心涌起的渴望不仅是对家人的牵挂,更多的是对“母亲的味道”的思念。
母亲的味道,是很多人对家的最深印象。那种熟悉的香气、独特的调料搭配、从厨房飘出来的锅气,都承载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与归属感。疫情封城时,我被迫宅家,不再有忙碌的工作日,也没有了以往的社交活动。孤独的日子里,我开始不断回想起过去每一个平凡的家庭晚餐,那些小碟子里的家乡味道仿佛成为我心灵的寄托。
为了排解思乡之情,我决定尝试自己动手,重现母亲的拿手菜。虽然平时我并不是特别擅长烹饪,但那一刻,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一定要重现出那些熟悉的味道。拿起手机,拨通了久违的母亲的电话,简单的问候后,我开始向她讨教她的拿手菜——红烧肉和家常豆腐的做法。听着母亲在电话里细心叮嘱每一个步骤,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母亲站在厨房灶台前,我在一旁看着她熟练地翻炒,锅里的食材在她手中变化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疫情隔绝了我与母亲的距离,但那个电话却让我们仿佛近在咫尺。母亲的声音充满了熟悉的温暖,她说着那几句再普通不过的“盐要少放,太多了会腻”、“火候一定要把握好,不然就失去了肉质的鲜嫩”,而这些话语却是那样的亲切。挂掉电话后,我按照母亲的指导开始准备食材,洗菜、切肉、调料,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某种仪式感,仿佛这是我与母亲、与家的又一次联系。
第一次尝试,菜品虽然不完美,但那股熟悉的香气却逐渐在厨房弥漫开来。红烧肉的酱香,豆腐的清香,在我小小的厨房中交织,仿佛一下子将我带回到了童年,那些和家人一起围坐餐桌的温馨画面不禁在脑海中浮现。
这次烹饪的经历,不仅仅是对母亲手艺的重现,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每个动作,每个步骤,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母亲在每一餐中的用心与爱意。那份味道,不仅是食物的味觉体验,更是心灵上的抚慰。于是,我决定为这一刻留个纪念,用手机拍下了这些瞬间,将自己与母亲的“味道重逢”记录下来。
从那天起,烹饪母亲的家乡菜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小仪式。每一次亲手做出红烧肉,闻到那股熟悉的香味,我仿佛都能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而那些美味的菜肴,更是一次次将我从疫情带来的孤独感中解救出来,带给我无尽的安慰与温暖。
渐渐地,我不再只是为了吃一顿饭而做菜,而是通过这些过程来缅怀那些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我开始变得更加有耐心,切菜时细细琢磨每一个刀工,调味时用心感受每一种调料的变化,仿佛自己也在一点点接近母亲的厨艺。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尝试着加入自己的创意,去改良一些菜式,比如在红烧肉里加上一点儿橙皮,增添一些酸甜的层次感,让母亲的味道融入一些属于我自己的印记。
母亲的味道,不仅仅是一种菜肴,更是一种家的象征。在那些无法与母亲见面的日子里,这些熟悉的味道仿佛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每一道菜都像是一封无言的家书,承载着母亲的叮嘱与牵挂,抚慰着我的思乡之情。
记得有一次,我将自己烹饪的成果拍了下来,发给了母亲看。她看到后既高兴又感慨,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都快赶上她的厨艺了。这种“隔空”分享美食的方式,成为了我们之间特殊的沟通方式。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但那一刻,食物成为了我们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我们在这段特殊的时光里依然紧密相连。
后来,我也开始将这些自制美食的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没想到,很多朋友都被这些朴实无华的菜品吸引,纷纷留言表示感同身受。他们分享了各自思乡的故事,有人怀念母亲的家常炖菜,有人则想念父亲做的烤鱼。通过这些互动,我感受到了更多的人在疫情期间共同的情感——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那股来自家的味道总能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归宿。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原本被忽略的珍贵时光。与母亲隔着电话重温那些简单的家常菜,是我在这段时间里最温暖的记忆。而通过自制美食,我不仅尝到了久违的“母亲的味道”,更重拾了与家的联系。
如今,虽然疫情渐渐过去,但我依然保持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亲手做一顿“母亲的菜”的习惯。每当锅里的食材翻滚、香气四溢时,我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亲情。母亲的味道,不再只是记忆中的片段,而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带给我力量,让我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始终心怀温暖。
每一次端上餐桌的家常菜,不仅仅是对母亲厨艺的模仿,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人的思念。而那些在疫情时拍下的“母亲味道自拍”,不仅记录了食物的色香味,更见证了我们在困境中找寻温暖、重拾爱的历程。
复制本文链接热点文章为下载吧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