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汇集。

我非常荣幸地向您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的内容。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相信这次的观看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感受。观后感是用文字表达我们看完后的感受,现在我们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的所感所想。在作品的情节中,有哪些让您感到震撼的呢?

这部影视作品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深思。首先,故事情节独特而引人入胜。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沉浸其中,时而悬念迭起,时而感人至深。从开始到结束,整个故事线都紧紧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猜测和思考着剧情的发展。其中的转折和高潮部分更是让我瞠目结舌。我深深被作者的创意和才华所折服。

其次,影片的演员们给观众带来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角色表演。每个演员都在自己的角色中投入了真实的情感,让人们无法抗拒地沉浸其中。他们的精湛表演使得每一个情感都得到了完美的表达,每一个角色都令人倍感亲切。我被他们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传递所打动。

在情节中,还有一些令人不忍的场景。那些残酷的现实让我深感震撼。作者通过这些描绘,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挑战。这些情节让我深思社会的问题以及每个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它们提醒我们,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并努力改变。

总之,"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剧情与角色都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电视剧,它更是一种引人思考和启发的艺术品。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让更多的观众在观看后产生类似的感受。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1)

封建落后、重创屈辱、人人喊打中国近代史,开启了中国人民与世界的接力

赛的帷幕。鸦片战争的枪声响起,泱泱大国的幻境一去无返,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无法叫醒装睡的清政府,接踵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使得中国民族遭受沉痛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却依旧闭关锁国,懦弱无力,终招致祸端,遭世界分食,险些国破山河亡。在起点,我们完败。

历史无法改写,但身处泥淖的中国人绝不会屈于强权。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

制夷、太平天国洪秀全、戊戌变法梁启超、国民革命孙中山正是这些敢于成为世界第一的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挺身而出。这场民族接力赛使用鲜血铺就的,但不能掉队的中国同胞坚持理想,继承信仰,争取自由,一代又一代接力,才能有中国人的出生梦想。(OK语录网 968OK.com)

中国共产党人同烈士一样,热爱祖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为了推翻三山,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和家园。然而,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已经筋疲力尽。牢记马列主义理想,我们迫切需要营养才能生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经济,寻求富强之路。

如今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早已为自己争得话语权,弱国无外

交的梦魇已然摆脱,但是中国梦依旧在延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拿着这根棍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国家。快点!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周年,是伟大的70周年,是奋进的70周年。70年,弹指一挥间,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经成为过去。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硕果累累,教育日新月异,医疗整体提升,素质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这些都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祖国是腾飞的蛟龙,中华民族是屹立的巨人!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终追远,实干兴邦。不忘来时路,方能不对我们肩负的职责使命感到迷惘。当前,改革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在前进的路上还有风险,还有困难。“事不难过,知难不难。”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有进取意识,要善于抓住机遇机会获得新的进步。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养分、强筋健骨、立根固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要贯彻落实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基层在职党员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学习领会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更应该不忘使命,牢记嘱托,积极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定要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做忠诚于党的模范,加强党性修养,做学习的模范,注意形象,做遵纪守德的模范,立足自身,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忘来时路,才能不罔肩头担。昨天是一页翻过的历史,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明天是一幅宏伟的蓝图。新时期,我们要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3)

提起焦裕禄,先来看看在建国初期兰考县的现状吧:黄河的多次改道使兰考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形成风沙、盐碱、内涝等三害,人民的生活同样极度困苦,这就是焦裕禄刚上任时所面临的现状,不过他并没有退缩,刚刚上任他就带领人民实地考察,最终经过艰辛的探查,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将泡桐栽在农田里,这样不但风沙治住了,小麦的亩产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他把生命的最后475天献给了兰考人民,也给后来的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章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的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他用一生铸就了忠诚、爱民、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们。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地更好。

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他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松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难免会让人有些分心,甚至失去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我们就能有激情。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必需具备的党性素质。我们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个信念而更加充实!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4)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从八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5)

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__月14日,常德市农机事务中心组织全体机关在职干部和推广站班子成员观看市纪委监委制作的首部本土版反腐警示教育片——《越界》,片中悉数亮相的都是近年被查处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还原他们的沦落轨迹,回放他们是如何使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道德观扭曲变形,如何一步步越界突破道德高线、思想防线、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对依法行政的我们有更加深刻的警示性和启示性意义。

作为一名在农机业务科室的普通干部,交流与接触最多的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宣讲国家支农政策,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办社经验,通过他们来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速度,强化对分散农户的管理,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如何依法行政,通过影片,我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知敬畏、明底线、守法纪。

知敬畏。“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认真,不懈怠”。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态度。公务员知敬畏就是在党纪国法面前严肃、谨慎,不能犯错。影片中的常德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能志从一名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后,丧失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一步步走向深渊。我们要思想上绷紧敬畏之弦,行动上才会自觉遵守,才会严格依法办事、廉洁从政,才能对权力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明底线。底线基本意思是最低的限度,亦指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安乡县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黄淳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等都“一言堂”,丧失党员干部底线,用权力谋私利,没有守住用权的底线,最后被“双开”。鲜活的例子无不警戒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守法纪。“守”就是遵循,遵守。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抵制住各种诱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树立民主意识,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守廉洁纪律,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6)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回首长征,赞叹生命之奇迹。

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几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队伍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饥寒交迫、缺衣少药,九死一生,奇迹般地对抗超出生命极限的残酷生存条件,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远超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这支队伍武器简陋、弹药奇缺,始终面对装备精良且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队伍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以慨然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战斗激烈而残酷,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五百多次遭遇追击和堵截,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长眠,上演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这支队伍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和频繁的战斗,没有使队伍变得冷酷麻木,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队伍的大多数人永远地停留在征程中,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他们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年轻,甚至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名字。

牢记长征,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面临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之悬殊、武器装备之差异,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使他们慨然赴死,让他们如此不屈、顽强、不惧命运,是什么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次地在绝境中突围、在绝望中重生,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临危时仍保有纯净的信念、让他们在朝不保夕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充满向往?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改天换日、达成梦想、实现奇迹?

一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长征告诉我们,个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但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时,会焕发出奇迹般的精神力量,可以突破人类力量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灵魂不会摇摆、理想不会丧失、心灵不会犹豫、梦想不会放弃。

长征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保有理想、坚持信念,就会获得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血肉之躯超越生命极限,可以在绝望中重启希望、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长征告诉我们,当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同时被唤起,其作用和威力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有了坚定的信仰,会知道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生命的浩瀚与信仰的光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怎样才是读懂了长征精神?是带领劳苦民众求生存得解放的坚强意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精神?还是坚持信仰、严守纪律的伟大信念?

我想,长征起初唤醒了中国广大社会最底层的赤贫民众,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黑暗中追寻光明、改天换日迎来新世界的艰苦征程。使他们从开始的“跟红军走可以吃饱饭”的单纯,到“我要活下来!一日不死,一日跟队伍走!”的进步,到“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来到了”的坚定,到“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坚守,再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不屈和顽强。

长征队伍中,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战士,长征传递给他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信念,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可以改变命运、掌握命运,打碎这不公平的旧世界,为这世间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世界。

长征带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和考验,长征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及军事智慧,促使他们在困境甚至绝境中,永不放弃信仰,一次次地自我纠正、自我修复,战胜自身错误、获得新生。

传承长征精神,砥砺前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永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懂长征精神,是对思想的涤荡,更是对灵魂的洗礼,给人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因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员的信仰。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我们应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循履而上,踏迹前行,重新踏上征程,始终走在路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7)

_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对决胜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政治要求和战略指引,也是对广大扶贫干部的殷殷嘱托。

精准扶贫必须是组织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建旗帜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我国累计减贫6000多万人,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大坝合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脱贫如负重登攀,越到最后时刻任务越坚、责任越重、难度也会越大,必须紧紧依靠党建引领和组织建设。农村各级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类群体的“主心骨”,更是脱贫一线的“桥头堡”,只有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党的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才能真正贯彻下去、落到实处,精准脱贫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需要“下重药”根治。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训练和组织生活,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意识、堡垒意识、斗争意识,坚决杜绝“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脱贫,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稳扎稳打,切实剜除“形式主义”的毒瘤,绝不降格以求,让脱贫成果真正经受得住人民和历史的严格检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谱好“党建搭台、扶贫唱戏”协奏曲,关键是要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将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任务统合起来,健全巩固支部引领、党员联户、人才保障、防范返贫等长效机制,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选准人、用对人,充分履行组织部门职能,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聚力打造作风硬、懂扶贫、会干事的扶贫干部队伍,优选派强“第一书记”,探索建立跨村任职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经验足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领头雁”。要细化脱贫攻坚调研和日常跟踪考核,强化巡查督查和监督问责,建立更加精准科学的动态化考核机制,不给形式主义者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本文网址://m.nns88.com/huodongfanwen/104766.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