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爱唯观察日记

爱唯观察日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是教学,并反思过去的经历,珍惜活在当下。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告状的小朋友观察记录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唯观察日记 篇1

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一袋蒲公英的种子,我种下了几粒。

5月8日星期三晴

蒲公英发芽了,瞧,这嫩绿的叶子,这直直的茎,正是蒲公英的嫩芽,从左边看,嫩芽就像一把伞,一阵微风拂过,蒲公英就在那儿翩翩起舞,那高兴的样子,真让人沉醉!

6月30日星期天多云

嫩芽日复一日的生长,长成了一株瘦高、嫩绿的蒲公英,花盘外壳由绿色变成了黄色,花盘中间长出了一粒粒嫩白的种子,上边还有一些白白的毛,远远望去,像一个毛茸茸的绒球,现在蒲公英不会被吹倒了,比原先的嫩芽坚强了许多,也高大了许多。

7月22日星期一晴

即使蒲公英再坚强,也阻挡不了枯萎的结局。花盘里的种子由白色变成了褐色,一些蒲公英的种子已经脱落,风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在耀眼的`阳光下伴絮飞散。它的根部也变成了土黄色,像熟透了的小麦,蔫了的茎,好似弯腰驼背的老头儿。

蒲公英虽美丽坚强,但也有消亡的一天。聪明的人们啊,“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易逝,请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爱唯观察日记 篇2

老师要通过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

记录:

中午吃饭时,艺琳对我皱着眉头说:“康老师,我不要吃这些菜!”我走过去一看,她已经把其他的饭和菜都吃完了,惟独剩下这些菠菜在碗没动过的样子。我就对她说:“哦,这是菠菜,大力水手很爱吃的呢!”她听了用勺子勺了点放在嘴里,可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我又说:“菠菜,我也很喜欢吃的,营养可好啦,吃了还更健康和漂亮呢!”说完,我拿起她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她的嘴巴里。没想到,她这次大口大口的咀嚼起来,在我笑眯眯的目光陪伴下,她比较利索的把菠菜吃完了,还得意的扬起碗对我说:“康老师,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兴的表扬说:“范艺琳真棒,你向大力水手学习吃菠菜,肯定会更健康和漂亮的”

分析:

当艺琳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菠菜时,我采取了迂回作战,引导暗示的策略。我通过让她了解卡通人物和老师都喜欢吃菠菜,更明白吃菠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道理,也利用小女孩爱漂亮的心理进行教育诱导。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老师要通过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

爱唯观察日记 篇3

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开着一朵金黄色的蒲公英。我走过去一看,新奇地说:“多么美丽的蒲公英啊!”它的根是白色的,边上长着很多须,上面沾着点点泥土,看起来真像老爷爷的白胡子。

再往上看,它长着绿色的叶子。它叶子的边缘是锯齿形的,摸起来刺刺的,很像碧绿的羽毛。一片片叶子平摊贴地生长,就像给蒲公英穿上了绿色的裙子。

长长的茎连接着一朵金黄色的花,一片片花瓣像一只只小手指。可它整体看起来,像一个金黄金黄的`小太阳。

这时,一群小蚂蚁没有精神地躺在草地上。有六只小蚂蚁都长了黑眼圈了。它们看见了朵蒲公英,一只只蚂蚁抱着茎慢慢地爬到花瓣上,懒洋洋地躺在金黄色的大床上,安静地睡着了!

我看着蒲公英的种子,真像一个小毛球,雪白雪白的。我拿起蒲公英,轻轻地吹起来。它们在天空中,随风飘扬,像一朵朵洁白的雪花纷纷飞舞。看,它们多么自由啊!我好喜欢蒲公英。

爱唯观察日记 篇4

观察时间:午餐环节

观察背景:在巡视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发现多多在用手抓饭、抓菜吃。

观察目标:引导幼儿练习使用勺子进餐观察过程分析与措施:

午餐时发现多多在用手去抓饭、用手去捏菜吃。我走过去蹲下问:“多多我们之前在娃娃家米饭是用什么吃的?”多多说:“我知道,是勺子。”我说:“那我们现在吃米饭是不是也要拿小勺子吃呢?”多多抬头看着我然后低头看着小勺子用湿纸巾将手中的饭粒擦干净,拿起小勺子吃饭。我跟多多说“我们吃饭用小勺子吃饭菜,这样不会烫到我们的小手。”我用我的手轻轻包裹着她的手,让她的小手拿勺子。但是,当我放开多多的'手后她就又放下勺子,继续用手去抓饭菜。后来慢慢发现多多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有再用小手抓饭,而是用勺子吃。

观察分析:

该幼儿在进入小班的集体生活前,在家是家长喂饭,该幼儿的手眼协调的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的锻炼,不能用手中的小勺子准确的将食物放进嘴中。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能够熟练地用勺子吃饭的目标。班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用小勺子进餐,但多多却用手来抓饭。从多多用手抓饭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没有掌握熟练地用勺子吃饭的技能。在与家长沟通后,发现家长想让幼儿去在小时候发展小肌肉的锻炼,让幼儿感知更多事物,增加她的触感和味觉感官,所以没有特别强调让幼儿去用小勺子吃饭。措施:

1、日常引导。在日常进餐的环节中多进行关注。

2、班级游戏材料投放。根据班级幼儿使用勺子到程度和兴趣,设计给小动物投放的益智区玩具,通过用小勺子将小动物喜欢的食物送到“嘴中”,促进幼儿发展。

3、在餐前的过渡环节中通过小歌谣和小口诀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小手势。

4、家园共育。我们可以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正确的拿勺方式,让幼儿在家中尝试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拿杯子喝水。

爱唯观察日记 篇5

案例情景: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在班级里,总有这么两个调皮鬼经常引得小朋友到我地方来跟我说:“老师,小A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评价分析:

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

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小A忙说:“是小B先打我的。”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小A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小B也迫不及待吵到的。”真是原来如此。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

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对教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教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那孩子告状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归纳出了几点:

第一、幼儿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

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有的幼儿看到有幼儿欺负别人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检举:“老师,某某打人了。”

第二、幼儿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而告状。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也有的孩子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发,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少数的,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

第三、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而导致幼儿爱告状。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己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在工作中,我尝试了很多的方法。

首先,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态度都要: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你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但其实最好“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除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1、让孩子体会宽容的乐趣,培养孩子宽容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在生活中让幼儿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要善于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的找别人的茬。

2、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抛开自己的习惯。

太喜欢告状,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己的表现。父母和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己的关系。

一个从小就具有领袖气质、充满自信的孩子肯定不会有事没事地把“老师,某某又怎么啦”挂在嘴边。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己。否则,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就值得告状。幼儿期的孩子爱告状的的确不少。但他们的告状没有什么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事如何处理。大人最好不要随便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的目的原因,区别对待。

其次,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2、求助类的告状。如“某某打我了”,“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

3、“检举揭发”类告状。如“某某又在打人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讲: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4、为自己辩解的告状。如“黑板上的字是某某叫我擦的”,“是某某叫我在书上画的”,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教育的绝不忽略。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没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5、挑剔性的告状。如“妈妈你不让我看电视看得太晚,可爸爸昨晚看电视你怎么不管啊?”这时候大众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对方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别人与他无关,让他学会专注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剔别人的错。

最后,我们教师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1、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

2、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

3、可给幼儿一些实践的经验,让幼儿与教师共同解决一些告状行为,让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明白告状的一些不良因素。

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处理问题上首先要为孩子考虑,在不影响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我相信是比较完美的。作为幼儿教育者要记住一句话:孩子是用来培养的,一切以不损孩子的“利益”为前提!

本文网址:http://m.nns88.com/huodongfanwen/14108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