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合集8篇)。

可行性报告从哪些方面写?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经常编写报告,能使我们在工作中的条理性更强,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所需的“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1】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2)经验推广

在研究中,针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有一定的成果,其中的经验和做法,将会促进其他姊妹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将与他们共享研究中取得的经验。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2】

一、课题名称:

乡土资源在中班游戏活动中的研究与利用

二、课题研究的缘由: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也日益更新,不断接受着新理念,拥有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家乡本土资源例如秸秆、蓝印花布等也拥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经验习得方式,因此,可以通过游戏对乡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乡土资源设计游戏活动,既可以使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更可以在此类低结构材料中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中指出,幼儿园应当由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形成本园的教育资源地图。《纲要》中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园地处村镇,周围物产丰富,有着多样的乡土资源,更应该充分利用其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的自然物,让它们能充分地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得到运用,让幼儿亲近乡土特色,亲近自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同一件物品通过不同的设计可以引发不同的学习效果,丰富的乡土资源在经过选择后,可以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过去我们常认为只有为幼儿提供具体精致的材料,才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当幼儿的游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这样的材料反而会局限他们的思维,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材料产生相应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如果在材料的投放中考虑其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游戏中的低结构材料,是鼓励孩子能结合角色和情节的发展自主寻找材料替代,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使用替代物的能力,而且也刺激了他们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具有乡土特色的材料也可以成为低结构材料,进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设置游戏目标又不干预幼儿游戏,是值的研究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目标

1、进一步探索乡土资源形成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理论。

2、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

3、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乡土资源游戏活动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发展”。因此,我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设计和开展游戏,突出拥有乡土特色的游戏活动,同时也具备游戏性和趣味性,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自己以对游戏的满腔热情,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让幼儿能从游戏中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这也是幼儿园时期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实践法:在班级中开展具体乡土特色的趣味游戏,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再实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孩子和他们游戏中显现出来的差异,寻找更适合大部分幼儿的实践方法,同时也对一个幼儿的多次游戏进行比较,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发展。

3、文献法:通过阅读各类相关书籍,论文,查找关于乡土课程理论依据。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1、在课题开展中积累资料素材写成论文。

2、研究出一套适合中班幼儿开展的拥有乡土特色小游戏的游戏方案。

3、将乡土特色游戏逐步、适当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发展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幼儿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幼儿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爱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以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班级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实践研究。

1、家园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2、建立多种与家长联系的方法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期阶段,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受教育情况,为课题确立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对比数据。

3、行动研究法:将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研究内容和步骤的分析论证,结合实践,寻找阶段研究中的得失问题,围绕问题以及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来对本课题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完善,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行动研究,积累与及时推广阶段成果(全园推开),在研究实施中,不断再评价,再发现,再调整。有效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改进。

4、个案研究法: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及时记录幼儿在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参与园内活动后的行为,从中分析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与相关性,并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5、教育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实施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实施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八、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教科室统筹——各园内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每一层面均各司其职,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再集中整合。确保方案实施的正确导向性与可行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建立课题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自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优秀教案、自评他评记录、案例评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课件等文本电子资料。

4.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幼儿园课程研究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确立实验研究人员,每个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确立课题并拟定方案与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1)家园共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实践,实验研究;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撰写论文,实践调研。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统计分析,数据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陈海燕: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李晓燕: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陆允梅: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工作

杨小艳: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谢栋培:负责课题总结报告等工作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4】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幼儿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爱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班级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1、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实践研究。

1、家园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2、建立多种与家长联系的方法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期阶段,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受教育情况,为课题确立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对比数据。

3、行动研究法:将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研究内容和步骤的分析论证,结合实践,寻找阶段研究中的得失问题,围绕问题以及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来对本课题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完善,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行动研究,积累与及时推广阶段成果(全园推开),在研究实施中,不断再评价,再发现,再调整。有效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改进。

4、个案研究法: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及时记录幼儿在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参与园内活动后的行为,从中分析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与相关性,并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5、教育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实施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实施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1.制度保障。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教科室统筹——各园内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每一层面均各司其职,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再集中整合。确保方案实施的正确导向性与可行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建立课题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自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优秀教案、自评他评记录、案例评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课件等文本电子资料。

4.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幼儿园课程研究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确立实验研究人员,每个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确立课题并拟定方案与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1)家园共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实践,实验研究;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撰写论文,实践调研。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统计分析,数据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海燕: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李晓燕: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陆允梅: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工作

杨小艳: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谢栋培:负责课题总结报告等工作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5】

“围绕‘电磁光’开展园本资源特点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园本资源:指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在园本活动开发过程中**于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本项目拟采用的园林资源是指园区特有的资源,如:

科技资源、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家长、社区资源等。

电磁光:电、磁、光是自然现象和能量。本课题中“电磁光”指围绕我所雷达中电、磁、光的原理,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可供幼儿观察、操作等科学**的现象和能量。

科学活动:指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体验**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题中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是指利用十四所的特色产品雷达及其电、磁、光的原理延伸出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式科学活动及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开展的其他科学活动(例如科技节、科普剧等)。

开展园本资源特点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在调查、挖掘、筛选十四所科技特色、家长、社区等资源并形成园本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幼儿特点、资源特点及各类科学**活动组织特点,充分整合与利用这些园本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如集体科学教案活动、科学区游戏及其他非正规式科学探索活动,**各类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资源选择、方案设计、实施活动中介入指导、观察记录、评价交流等相关具体策略。

2、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回顾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科学活动的认识与研究:英国的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调查科学世界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性质及进行科学调查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经历一定的物理过程,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生要经历一些学习体验,逐渐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对待自我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态度。

法国“做中学”(hands on)强调面向每一名儿童,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视儿童的**过程,让儿童作为研究者,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2001年,我国与法国达成“北京协议”,准备在全国推广此工程。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科学教育有了新认识,重视早期科学教育,发展共同趋势是注重儿童科学**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儿童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

国内对科学活动的认识与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科学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王月媛老师(原崇文区幼教研究室教研员)认为科学教育应突出启蒙性、时代感,让儿童广泛接触科学,强调知识结构、兴趣、能力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让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教师应该是引导者、鼓动者、支持者和解释者。北京师范大学刘占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框架,**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幼儿科学家的目标体系。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是一个倡导、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台湾大学周淑惠教授研究了学前科学的特点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然科学学习的目标。

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把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质作为最基本的目标,重视儿童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儿童的科学活动是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进行的。无论什么样的科学活动都需要改进教材,这也是一线教育从业者最迫切需要的。

国外园本资源已经充分运用到课程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曾先后把全部或部分课程编制下放给基层学校,学校教师在课程编制方面有了自主权,幼儿园园本课程己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些主要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应运而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自我概念课程、加拿大的“儿童周”活动、德国的“婴儿读书计划”、“家长助手方案”以及“家庭互助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社区参与方案”、日本的“儿童玩具医院”、新加坡的“玩具图书馆”和“流动故事站”、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案”、美国的“协商课程”以及英国的“开放课程”等,它们都强调各方面课程资源、尤其是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纲要》颁布后园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园本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于园外广阔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有些幼儿园开展关于园本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研究,园本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目前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表现出水平低、结构单

一、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缺乏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物质基础和社会支持等问题与困难。

园所附近拥有江苏省科学宫、国防园、软件园、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等如此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若有效进行利用与创设,一方面,能提高园所幼儿的科学活动的教育教案质量,另一方面,能让我园教师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同时,也能为我园科学教育特色的创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期待能够通过打造园本特色的科学活动,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丰富家长、社区共育手段,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机会,形成具有园所资源特点的科学幼儿园。

3、 研究目的、内容(或子项目设计)及重点

1.研究目标

(1)开展具有园所特点的一系列科学活动(特色集体教案活动、区域活动、其他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策略,为幼儿园科学特色打下基础,培养幼儿的**欲望。

(2)**基于园本资源的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方法,提高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

(3) 其教育平台和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家长参与科学活动。

(4)围绕“电磁光”开展符合幼儿生活、基于幼儿经验、便于幼儿操作、培养幼儿**能力的科学活动。

2.研究内容

(1) 园林资源调查与选择

以实地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可利用并形成园本资源的方式;以建立资源联络的方式,请十四所、社区、家长等各方联络员商讨、挖掘、筛选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适合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资源。

(2)围绕“电磁光”开展特色科学教案活动的研究

围绕“电磁光”的原理,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教案活动内容,生成各年段特色科学教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3) 科学区域运动会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基于园本资源特点,围绕“电磁光”的原理,设计不同年段区域游戏的活动内容,探寻材料利用、环境设置、隐性指导、观察记录的策略。

(4) 其他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其他科学**活动的方式及策略,如家长参与指导幼儿自主的科学类活动、走进社区(十四所所部、省科学宫、国防园、南京工程学院)、创翼少儿科技创新工程团队开展的科学活动、园内科技节系列活动等。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本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学习科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案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将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然后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3)观察记录法,在日常自然情境中或教师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幼儿喜欢的科学活动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发现和实施可行性的科学活动。

(4)叙事研究法,引导教师根据园本资源特色的科学活动进行“叙说”,可以是一节科学教案活动的设计、过程、讲评和体验,也可以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或生成的区域活动。通过叙述,以自己的方式反思教案的实践,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教案策略。

2.研究过程

(1) 研究项目准备阶段(2014.9-2015.2)

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理论学习培训,调查园区资源。

① 调查幼儿园基础资源,搭建了解教师和幼儿科学素养的平台。

②组织幼儿园研究小组成员学习科学教育相关研究内容,更新概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③ 要从儿童的角度树立教师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科学敏感性和科学素养。

(2) 项目实施阶段(2015.2-2015.9)

进行实践研究。同时,开展学习、专家指导、讨论、交流和阶段总结活动,参加总课题组的学习讨论活动。

① 充分挖掘幼儿园资源(包括机构、社区、家长、教职员工和专家、兄弟会)。

②以电磁光为主线索,设计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化的特色科学教案活动,并拓展至班级和科学发现室的科学区域活动。

③ 思考幼儿园资源与科学活动有效结合的策略。

④ 利用园林资源设计和组织其他科学活动。如科学宫科普剧演出、家长进园科普活动、开展科技节等。

⑤ 反思、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内部共享交流,为项目总结积累经验。

(3)课题的验证和完善阶段(2015.9—2016.2)

收集各类成果,在园区内组织一系列科技活动,形成我园特色科技活动。

①在开展科学活动基础上,把握各年龄段特点、制定不同年龄段电磁光活动的教育目标、研究同种原理材料不同年龄段的提供技巧、探索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方式。

② 确定幼儿园的科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组织实施一系列科技节活动。

③ 收集和保存各种研究成果和过程数据,并准备报告。

(4)课题的结题阶段(2016、2—2016、9)

①发现新问题,确定新目标。

② 继续组织实施科学活动,发现新问题,确定下一个项目的目标。

③ 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最终报告。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利用幼儿园资源生成教案活动、区域游戏等,满足幼儿科学发展的需要。凭借科学来推进幼儿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挖掘幼儿的潜能,还加速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品格的形成及发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受益的品质。

(2)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挖掘园本资源、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组织和实施科学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园本资源的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使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这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我们的花园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渗透到日常科学活动中,传承着雷达人的精神。

2.创新之处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院是远东第区最大的研究院,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高端的国防科技力量。我园首创将雷达的外形、结构和原理融入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衍生出电、磁、光等相关的科学课程和游戏,形成园本特色。

(2) 利用家长群体的特殊性,鼓励他们参与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指导能力。

(3)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我园将所内材料(印制板、电阻、tr组件、雷达模型等)进行创新改造,运用到幼儿的环境中,开拓幼儿科学视野,成为孩子身边的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xx年7月)

(1)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2)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常规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20xx.3)

(3)建立健全保教人员各项管理制度(20xx.3—20xx.6)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4)研究阶段小结(20xx.6~20xx.10)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5)深入开展研究工作(20xx.10~20xx.7)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缺乏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相关的文献。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2)经验推广

在研究中,针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有一定的成果,其中的经验和做法,将会促进其他姊妹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将与他们共享研究中取得的经验。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7】

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界被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个案记录不是纯粹的活动记录,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儿童与教师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前,上海儿童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开始了有关“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幼儿和幼儿园教育”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从加登纳和瑞吉欧的合作研究《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中获得灵感,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幼儿教育家乔治·富门的指导和帮助。国内外进行丰富的个案研究,如:“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个案研究、“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让老师看到了“记录”的价值,教给老师记录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我们的研究。

1.当前,我们在研讨有效教学时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把握教学难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难点;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灵活驾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备课时备幼儿不充分,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了解,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自身发展的特色,应当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开展个案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个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师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3.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思想——顺天应人、以智启智,这就意味着要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为中心的原则,要有对幼儿快乐学习生活的追求,要让幼儿园成为幼儿幸福生活的乐园。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求我们心系幼儿,真心关心幼儿,关注并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从孩子的角度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有用智慧启发幼儿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学技巧。个案研究是贯彻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研究能加快办学思想建设的步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1.课题概念的诠释

⑴“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⑵“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⑶“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⑴“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瑞吉欧人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这一思想,反对教育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针对传统教育中重心在教师、教材,唯独不在儿童的“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

⑵瑞吉欧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认为,瑞吉欧的“记录”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记录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第二,记录是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经验;第三,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第四,记录提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瑞吉欧教育体系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所建立的丰富“文档”是有关联的。

1、主要观点:

(1)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点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坚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儿童为前提,确保个案记录研究的真实性。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在观察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都应把自己当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儿的行为、语言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生动、具体的资料。

不干扰幼儿。记录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特别在“点点滴滴”中避免因记录而干扰幼儿的活动,否则记录只会流于形式;不喧宾夺主。观察记录只是为教育服务,不为了记录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为了记录而放弃了对幼儿的指导,美其名曰:“为了记录”这本身就违背了记录的初衷。

2.可能创新之处

(1)对寻常幼儿的个案记录更全面、细致、丰富、具体。

(2)个案记录的开式多样化(文字、图片、照片或录像),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观察更敏锐,教学策略更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幼儿个案记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整理、准确分析个案,学会从个体到整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

(2)联系个案记录研究,更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评课。

2.研究内容

(1)个案记录的内容包括个案记录研究对象的确立、如何观察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记录的方法、怎样分析记录的内容以及怎样评析记录的过程。

(2)通过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促使教师全方位的备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个案记录促进有效教学。备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把握重点,掌握突破难点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反映、灵活驾驭;课后教师及时记录分析评价课堂的有价值的研究现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学习古今中外有关个案记录的理论知识以及个案记录的研究方法,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个案记录的操作策略。

(3)个案研究法:老师们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片段或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进一步提升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这就是个案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操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点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探索影响个别教育的相关因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2)积累丰富的个案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设计

(1)组建一支具有一定实践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团队。聘请市、县教科研的专家为课题顾问,对课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向、总结提升等方面做指导。

(2)对幼儿个案进行及时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6.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完成选题,选好子课题,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包括:划分工作阶段的程序,确立工作内容,安排工作时间,规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

(2)实施阶段课题开题。研究者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学期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定期总结交流。

(3)总结阶段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价值判断,形成研究报告,并整理相关的论文集。

2、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平均为12年,多次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均取得过研究成绩。

(2)本课师组为学习型团体,成员们勤于学习,乐于研究,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很强。

(3)本课题组围绕课题已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务实的调研工作。

(4)本课题能自筹研究经费,保障研究时间。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篇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角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知识的交融渗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促其快速成长的平台;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教师担负起脊梁的中坚作用,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内容,既没有给出探究的方法,也没有给出探究的结论,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才好?这种提问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又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需要学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个体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实施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

本课题的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刘志伟老师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科学教学》中发表的论文《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中介绍的幼儿园科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巩固拓展、创新发展。

二、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组织引领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拟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科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联系;

3、通过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促进幼儿园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4个:

1、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2、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来优化新教学模式;

3、科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4、研究如何检测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调查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行动研究法:用于研究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六、研究过程与阶段(含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课题准备论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课题组导师审定、指导、论证;课题组研究小组的成立;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本阶段要组织和引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本阶段要对实验过程材料进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

如果我们的课题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可以期望,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可能会取得如下几方面的预期成果:

1、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报告、论文;

2、幼儿园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该课题中的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m.nns88.com/huodongfanwen/111539.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