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集锦。

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 把成长历程写进文字里,想要系统地了解“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的知识点活动范文吧编辑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期待这些研究能够支持你的工作成果!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呵呵。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2)

谁是歌德?在我拿到《歌德谈话录》这本书之前,我并未读过任何关于歌德的著作。只要知道歌德活跃在19世纪,是一位伟大而影响深远的德国作家。

歌德生于1794年8月28日,死于1832年3月22日。作为一名享誉欧洲,被誉为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算是著作等身,重要的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浮士德》、《威廉?

迈斯特的学***》、《赫尔曼与窦绿苔》、《亲和力》、《西东合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诗与真》等等。这些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和其他文学形式。同时,歌德擅长绘画,崇尚自然科学。

查阅到这些资料后,我突然对歌德兴趣大增,也期待《歌德谈话录》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关于生命,关于现实和理想的种种思索。

首先,《歌德谈话录》并非歌德亲自撰写,他来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艾克曼的诗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作品的衍生产品。1821年,写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的年轻小伙子艾克曼横穿莱茵河,前往德国魏玛面见歌德。现在,也许已经无法考证歌德和艾克曼谈话的详细地点,详细时间,但是,《歌德谈话录》一书,却在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歌德谈话录》分为三个部分,最终出版时,以三个集子的方式逐一出版,最早的

一、二集出版于1836年,第三集出版年份是1848年。我读的中文版来自人民出版社。2000年由中国著名翻译家朱光潜翻译再版。《歌德谈话录》一书,忠实记录了歌德对于文学、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的评价。

据了解,由于《歌德谈话录》时期,歌德正在进行《浮士德》第二部的创作,歌德在此时的谈话,更多是围绕了文学,围绕了《浮士德》一书的创作意图。但是,歌德又不仅仅是在谈话之中,光谈《浮士德》一书,更加引证了许多世人对歌德,歌德对世人的看法和评价。

歌德在《谈话录》中说到,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世事上,在我看来,无论我是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了解世解世务,最终掌握经验,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我也不赞成,一开始盲目的进行练习。因为道理简单,一个优秀的作家,除开拥有让人惊叹的想象力,以及无法言说的天才外,作家更是一名优秀的观察者。没有观察,我们一直主张最好的作品在人民中间。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创造出人们喜欢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似乎深沉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的风格。君不见,千千万万作者,每天能写出上万字的文章,并且一年可以超过百万字的数量,尽管这些作品备受追捧,备受关注,但到头来,过了5年,过了10年,这些作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这点很让人质疑。

究其原因,这些以新奇、奇特、独特著称的互联网,更多地脱离了生活和现实。没有了真正的观察,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这些作品固然写得让人兴奋,可就像烟火一般,绽放时美则美矣,到最后却空留烟尘。

我现在正在英语门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学***理论与实践,在中大的日子,我一直要求自己,每天有所积累,不要太紧,更不要太快,一点点、一滴滴的学习,从师长,从书籍中,提炼知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歌德的渐进创造理论与我有很大的共鸣。是的,没有一步登天,更没有天降美好,一切,都要一步步,一步步地来。

歌德谈到,要多读经典作品,方有如此,自己的起点能更高,基础才能打得更牢固。诚然,阅读作品,必须从经典开始。经典之所以流传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是因为它们具有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纵观我国的文化起点,时代百家争鸣,现在读了多少经典,依然让人爱抚心潮澎湃,心甘情愿。

时代,最怕的,是眼前的经典,我们都忽略了。回想起来,那些文化快餐网络**就像西式快餐一样。他们很饱,没有余味。如果光光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吃什么都一样,但是要吃得健康,吃得养生,我们就要往好里吃,往深里吃。

同样,在阅读作品时,亦是如此。我的导师王东风先生作为这门学科的著名教授,我非常喜欢他的许多作品。每次读到它们,我都感到精力充沛,喜欢吃最美味的食物,喜欢听最悦耳的**。

我在想,如果在我研究生涯里,我每天泡在快餐拼盘似的文章里,而不去见识意境高远的真作品,我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因此,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早点去图书馆,早点进入阅读时间。每一天这个时候,坐在图书馆的一角,品读着心爱的书籍,我就倍感幸福,因为我现在的阅读就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做人处事,拥有自我更为准确的判断,更为安全的决定,最终成为更好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研究者。

事实上,歌德对创作理论谈了很多,但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分析。不过,我深深感受到歌德对文学事业的爱。这种爱几乎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陷和污染。我爱歌德所爱的事业,我从心底升起。我想学习共产党的精神。

对于创作,我们需要爱,需要真诚的爱。

在《谈话录》中,如果有一点让我意外,就是歌德谈及政治一块的内容。原来,我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的一生就是创作和再现,这与黑白政治无关。但是,我读完《谈话录》一书,我发现自己错了,并且错得有一些离谱。

歌德说,文学作品离不开政治。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源于政治。然而,歌德认为诗人,即文艺创作者,应该远离政治,对政治做出准确的判断。创作者不应该关注政治,因为高雅的文艺在面对庸俗的政治时,往往会带来可悲的结果。

因此,在他的一生中,歌德试图远离政治,保持一颗纯粹的创造性的心。我认为歌德之所以成为流芳和百世的伟大作家,是因为他远离政治。

我不禁想起许多中国古代诗人,如李白和杜甫。李白,盛唐第一诗人,被誉为谪仙。小时候,读李白,读到一股海阔天空的气势,读到一派唯我是真的狂狷,那时候,我对李白的爱近乎疯狂。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3)

读完《歌德谈话录》,颇受感动,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礼,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其中,最让我震撼的部分有爱国、人生、信仰、文学、艺术。

《歌德谈话录》中提到还有一点,什么叫做爱国,什么才是爱国行为呢?一个诗人只要能毕生和有害的偏见进行斗争,排斥狭隘观点,启发人民的心智,使他们有纯洁的鉴赏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国行动吗?向一位诗人提出这样白费力的不恰当的要求,正像要求一个军团的统帅为着真正爱国,就要放弃他的专门职责,去卷入政治纠纷。一个统帅的爱国就是他统帅的那个军团。他只要管直接与他那个军团有关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专心致志地去领导他那个军团,训练士兵养成好的秩序和纪律,以便在祖国处于危险时成为英勇的战士,那么,他就是一个卓越的爱国者了。他叙述了一位诗人所持的爱国观点,直接而又铿锵地表明了他对爱国思想的理解。

歌德说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这股不可思议的力量也会为我们准备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经数次含泪入梦,届时,梦中会浮现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气蓬勃、神气活现地再度快乐起来使我感触很深,他运用那优美的语言,相诗一样的流露到我的心灵深处,他其中的哲理,让我有像啃骨头那样的感觉,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尝不是这样。

它不变的速度,吸引人类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种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现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图固然总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条件却不尽是好的。

同时,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能力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费努力。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认为人不可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你的不足就是你没有缺点。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优美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他曾说:世界是宽广、美丽的,但是我却由衷地高兴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灌溉。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有名誉、快乐与喜悦。他这简单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一定能快乐,同时,人是贪婪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美丽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快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却有希奇古怪,他们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当现实与他们想像相背驰时,一切的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苍白无力。歌德说:人真是深不可测,他们希望神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知识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赞美神,心中却毫无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伟大力量,而嘴巴却不能说话时,也无法以敬畏的口吻称呼神的圣名。神---不在于人语言与否,而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是处于迷途中人儿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M.NnS88.Com

我总觉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精美的人生警世语组成的,每一句话都会导出一个人生哲理,他说: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孤立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无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协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从头至尾的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说人需要思想、行动和团结,时至今日的我们,要通向成功,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书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歌德谈话录》就是我生命中的这本书。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4)

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记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他说:“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吸引外国优秀文学的创作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体会的。他曾对爱克曼说:“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这番感慨是他读了中国传奇后所发的。他也曾说过:“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说完我的修养来源,这是说不完的,也没有必要。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l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谈话录》中除上面所说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如关于文学欣赏和修养问题,关于艺术描写问题,关于画家的优劣问题,等等。歌德博学多才,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恩格斯对歌德做过一个精辟的评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歌德是具有多种两面性的复杂人物,必须了解歌德所处时代的德国状况和他本人的修养才能全面认识他。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关于文艺、美学理论以及哲学、政治等理论的读物,它是知识含量很高的一本书。但是从这种理论化的语言中,我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思想文化巨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爱克曼的精心记录,让这本深奥的理论著作有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书是爱克曼记录的歌德的谈话,形式不拘一格。全书共十章,选录了歌德从1823年到1832年的部分谈话,每一年度为一章,每一章下面的每一小节也注明年、月、日,并且也标注了谈话的内容,从而使结构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作品中记述的歌德的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谈话的人也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位置较为前卫的,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像“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一样的句子文中数不胜数,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爱克曼所辑录的《歌德谈话录》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直截了当。包括有:跟作者的谈话及各层人士的谈话。其谈话内容也包罗万象,涉及哲学、人生、旅游、艺术、美学、宗教创作等,而且褒贬不一,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其独到的看法,显示出其丰富渊博的知识。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5)

人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读一点必须冷峻思考的书的。

我开始以为《歌德谈话录》就是一本很适合的这样的书;但是待读完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它的笔调很轻松,把那些枯燥高深广博的歌德对文学、建筑、绘画甚至自然界的颜色的见解和论述,用写生活札记的方式写出来;篇幅很短小,而且列了主题概要。你完全可以像看日记一样那么轻松消遣地读下来。

读这样一本书,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放学后要去打猪草:大人们命令你去打猪草,打不满不许回来,和你出去玩顺便打猪草,在玩的同时还打满了猪草。前者是被迫的,带着任务去的;后者是主动的,自愿完成的。——我当然是在极其放松愉悦的心境里读完的,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比读大部头小说还轻松,因为它连故事情节都没有,完全就是零散的记事。

我读书胡读,该好好读的可能没读出来个名堂,该略读的却读的细致。让我先给这本书挑个刺儿:书的封面作者是德国歌德,扉页作者却是德国艾克曼。其实,这本书就是歌德的追随者艾克曼把自己跟随歌德九年时间里记录的歌德谈话点滴。

《歌德谈话录》是由德国歌德的忠实崇拜者艾克曼完成的。没有人能想到,这部无意之作,居然被学者们誉为一部“智者之书”,说它凝聚着大诗人、大思想家歌德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打开歌德创作之门的一把钥匙。”

歌德的伟大,无需我在这里赘述了。就像他说的一句话,真理就像一颗宝石,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光,而是在各个棱面的方向都发光。

他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论述,要是专门去读他的著作,没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真读不懂。但是,把它们像盐洒在水中一样,你看不见它的形,但却尝得到它的味道。这得感谢他的追随者艾克曼先生选取的记述方式——近似于日记体的写作手法。

《歌德谈话录》的体裁形式,其实深究起来,跟我国的《论语》有很大的相似。前者是艾克曼记录歌德的谈话语录,后者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的汇集。

这样的体式最大的好处,是把高深艰涩的道理用简短的一些句子表达出来,让人没有压力,不会形成思想包袱。

读书嘛,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压力大,很容易让读者中途放弃。《歌德谈话录》绝对不会让你中途放弃,你只能越读越想读。读完一个小标题,还可以趁机喘口气儿,再接着读下一个小标题。就像把一大片地,划成了小方块儿,总量没变,但没有了放眼一望,看不到边头的惶惑。即就是,化整为零,分片推进。

尤其要说的是,能把艰涩难懂的东西用这样的方式表述出来,作者的确另辟了蹊径。严肃是必须的,但轻松也是应该的。《歌德谈话录》做到了这两点的兼顾。

有要我推荐书目的朋友,不妨抽时间看看这本书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6)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他认为, “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他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7)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他认为,“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向往着文学艺术的心,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学功底,时间的沉淀,和对作品相关文化环境的了解和理解。或许我们还无法汲取这些伟大作品中的精神内核。歌德作为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谈话录》中,也有很多有关艺术和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们知道,歌德对光和色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记录了他和歌德有关《颜色学》的谈话,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顿关于光和颜色的错误学说等,无不体现了歌德对自然科学的关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此同时歌德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歌德提醒艾克曼说,我们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在大学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教师在讲课是说的话,只记住了按他的时间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东西全忘了。这些话体现了在歌德眼中实践的重要性,也使得他在谈论有关文学艺术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时候,体现出辩证法的特色,即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统一的关系。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在我看来,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艺术家要凭借自身的修养来使自然成为艺术创造中的可用媒介。但我并不认为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艺术家的确需要借助自然的物质材料来表现个人的艺术旨趣,但这并不应该称作自然的奴隶。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其加以合理的运用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用作艺术创作上呢。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歌德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8)

时代往往造就伟人,但是作为一个伟人首先要具有超前独有的思想,伟大的创造力,高尚的人格……等等一些因素;伟人是富有创造力的,总以一种巅峰的思想来看待世间万物的一切风月变幻,以自己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用言论或文字来表述这种时代的造物。德国的伟大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便是一位狂飙思想的伟大人物,她具有高度的反叛精神,强烈的思想情怀,自身的矛盾冲突……构筑了一个时代的伟人,时代的步伐,时代的巅峰。

似乎伟大的人物都是不能为人所理解的,不能被社会所容纳。倍受时间的煎熬与思想的隔阂,为了突破这种空间的禁锢与束缚,歌德与席勒建立了挚深的友谊,正如冯雪峰所说——“真正的友谊,是一定以共同的高尚的思想为基础的。”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进取。为时代的进展开辟了历史的先河。歌德是个抑郁、苦痛、自我矛盾的人,在歌德的笔下,总是展现出另人惊叹的思想和“复苏”的力量。书中所隐匿着巨大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让人惊叹于作者的高度智慧。但是在作者的心中。只能去面对这迂腐、愚昧的社会。用文字的独到力量去改变,却不能融入这社会。不仅要保持自身的清高,还要有思想的距离与压力;伟人总是难免要受到一些绳蝇苟且小人的攻击与诬蔑。歌德发出了“有才能的文人往往互相倾扎”这样的感慨。哎,有才能的人往往遭人妒嫉,既不能超脱这空间的束缚,也不能保持自身的清高来回避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到了自杀,自杀是一种超脱,自杀是一种思想的喜悦。歌德便用别人的痛楚来安慰自己——“拜伦被流言蜚语中伤,被赶出英国,要不是早死使他摆脱了庸俗市侩们及其仇恨,他还会逃到天涯海角去呢”。歌德不能被人所理解,只能与自己的好友席勒与周身所接触的人物来摆脱时间的围困。

罗曼罗兰说:“人生的苦难是不能的一知己。”但往往得到了知己却不能相互理解,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苦难呀!不是身心的痛楚,而是思想的压抑于煎熬。

斯大林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珍贵的是友谊。”歌德与席勒的友谊至高无上。正如索福克勒斯所说:“抛弃一个真诚的朋友,犹如抛弃你的生命。歌德与席勒的友谊是他们的制高点;可席勒就这么静静的走了,比歌德早走了近20年,歌德一个人在晚年忍受着巨大的煎熬与压力。在这种痛苦中自我反省来进行对世俗的看法与创造,歌德不仅要忍受着外界的压力,又要进行自身的文学创造。终于创造了耗费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二部,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歌德虽然是文坛的君王,但歌德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奴隶。他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思想上的开拓,情感上的赤诚,精神上的满足。笔者就曾深受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那浓重的诗意,狂飙的思想,强烈的时代精神,高度的艺术性。都是被后世所肯定和景仰的。

歌德说:“勇于进去者长生!”歌德在黑暗中就这样挣扎、进取。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环节。谱奏了一曲人生的《浮士德》,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先驱,抒写了人生的一断篇章。

那赤诚、饱满的激情,掩盖了沧桑、古老的遗憾。将那伟大崇高的思想传递给全人类。我将怀着一颗虔诚、尊敬的心灵去读取那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结晶。或许寂寞和无助会紧紧的将我吞并;但我希望,我能站在人生的制高点,去迎取我那真诚的期盼。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9)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0)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勤工作。他用谦卑的奉献精神记录了歌德的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的话,闪耀着智慧和学问的光芒,虽然不是每句话都是真理,但总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启迪、解放、洗礼和升华。

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文视野与他的艺术视野紧密结合。他在强调文艺的崇高宗旨时,希望人们充分重视文艺对于丰富、净化和弘扬人的精神和智慧的意义。

歌德不仅以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以世界眼光展望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1、 开通巴拿马运河和大西洋至太平洋最近的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3、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于1832年去世,未能实现这三个誓言。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歌德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打开窗户”的时代。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1)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以歌德的多才多艺和知识为特点。因此,这本书包含了诗歌、戏剧、绘画、雕塑等诸多内容,以及哲学等更为深刻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

他怎么能理解这么多?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了做人的真谛和写作方式,还涉及医学和化学。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分为一本,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清楚的标记。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

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

呵呵。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然他的作品思想之深邃以至于我们无法全然领会;但我认为读过艾克曼的这本《歌德谈话录》,至少可以拉近一点与大师之间的距离。《歌德谈话录》中涉及了许多主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等,反映了歌德所处时代的文艺思潮和他个人的人格、作品风格、思想等。艾克曼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更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蔼可亲的老人。

也许歌德的许多作品我们都还看不大懂,譬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等这些传世名篇。但是至今我的枕边都放着一本《歌德文集》。欣赏这些作品,不仅需要对文学艺术的一种心灵向往,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基础、时间沉淀和对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理解。

或许我们还无法汲取这些伟大作品中的精神内核,但幸运的是,艾克曼的这本《歌德谈话录》让我在歌德的身上找到了简单而极其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要有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人生态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要从现实出发;对待专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等等。所有这些让我看到,歌德虽然生活在几百年前,但他是那么的清晰和光明,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独立伟大的人格。我还想说这本书有太多东西要学。

正如上述的,书中第一次记录就谈到,歌德的热情和蔼令艾克曼无比的幸福和感激。他说“他的每句话都表现出慈祥和对我的爱护。”在之后的章节中,艾克曼也多次用“热情”、“和蔼”等词来表达自己对歌德的敬意。

众所周知,歌德的诗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读过。所以诗歌创作也诗歌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作诗的动因。但所有的诗歌都必须是即兴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提供机会和素材。经过诗人的处理,一种特殊而具体的情况,就成为具有普遍性和诗性的东西。

我所有的诗都是即兴诗,它来自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这段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歌德告诉我们诗歌的创作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出发,诗人不应被诗歌的形式架空,诗人作诗就是要在平凡的事件中见出另一个更深的层面或者说更具意义的层面。

这样的忠告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他还说过,每个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长期在迷途中乱窜。如果年轻人愿意重蹈老年人的覆辙,老年人的企图和错误又有什么用呢?

老一辈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但年轻人不应该总是失手犯错。他们应该立即踏上征程,向前迈进。向着某一天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都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这表明歌德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期望有多高。在后来关于天才与创造力关系的讨论中,他还认为天才主要表现在年轻人身上。他举了几个例子,包括拿破仑、莎士比亚等。歌德还为年轻一代受摧残而感叹。

但是他始终对年轻一代人充满了希冀。

另一方面,歌德作为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谈话录》中,也有很多有关艺术和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们知道,歌德对光和色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记录了他和歌德有关《颜色学》的谈话,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顿关于光和颜色的错误学说等,无不体现了歌德对自然科学的关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此同时歌德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歌德提醒艾克曼说,我们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在大学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教师在讲课是说的话,只记住了按他的时间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东西全忘了。这些话反映了歌德眼中实践的重要性,也使他在谈到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体现了辩证法的特点。也就是说,文艺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关系。

他说艺术家于自然有双重关系。他们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奴隶。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一般意义是,艺术家应概意靠自己的修养,使自然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有用的媒介。但我不认为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艺术家确实需要用自然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旨趣,但这不应该被称为自然的奴隶。

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其加以合理的运用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用作艺术创作上呢。

而《歌德谈话录》中也提到过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歌德说:“已经发现许多杰作,证明希腊艺术家们就连在刻画动物时也不仅惟妙惟肖,而且超越了自然。

英国人是世界上最擅长赛马的,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有两个古老的马头雕像比地球上任何一种马都更完美。这两个马头雕刻品是在希腊鼎盛时期流传下来的。在惊赞这种作品时,我们不要认为这些艺术家是按照比现在更完美的自然马雕刻成的,事实是,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对自己的人格已陶冶得很伟大,他们是凭借着自己的伟大人格去对待自然的。

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但丁在我们眼中是伟大的,但他以前有几个世纪的文化。罗伯特·希尔德夫妇很富有,但他们的财富不仅仅是一代人积累的。

这种事情比人们所想到的更深刻些。我们守旧派艺术家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凭着人格的软弱和艺术上的无能去摹仿自然,自以为做出了成绩。其实他们比自然还低下。

谁想要做出伟大的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一样,把猥琐的实际自然提高到他自己的精神的高度,把自然现象中由于内在弱点或外在阻碍而仅有某种趋向的东西实现出来。”我认为这篇的确非常重要。原因有二。

一.歌德由衷的赞美英国人和希腊人的行为,让我感觉到艺术的无国界和歌德本人无限宽广的胸怀。二.

说明了歌德关于艺术家人格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是用自己的伟大人格和个人修养来对待自然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未来发展。

本文网址://m.nns88.com/huodongfanwen/92329.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