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6篇。

文档写作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动手搜集一些范文来借鉴是个好方法。优秀的范文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更多灵感和想法,范文文章的写作需要什么技巧?根据您的需求活动范文吧编辑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以下条款仅供参考实际执行时可能会有所变化!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1】

幼儿一日常规的反思.

1、榜样激励和物质奖励.

幼儿爱模仿,好胜心也很强,当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的某种常规习惯特别好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那样做或者做得比他好。利用这种树立幼儿间同伴的榜样的“榜样激励”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小,组长,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奖励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小组长,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而且幼儿都是喜欢受表扬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现,幼儿对某一常规遵守比较好的时候及时进行表扬,在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同时使良好的生活常规得以强化和巩固。此外,教师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老师的良好榜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坐好,教师就要在上课时或平时坐好榜样,有些老师喜欢翘二郎腿,所以有些幼儿在上课时就会学老师也翘二郎腿;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孩子注意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老师要认真听孩子的话,不能边听边做其他事情。

2、多一些正面教育,减少负面教育

三。让孩子自己判断和分析是非

在日常生活中,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已经能够分辨出一些共同的是非。我利用这个机会,经常让孩子自己去讨论、分析这些,事情是对是错。如:

借助一些故事、**或**让幼儿去分析对错。我们还尝试用数码相机将幼儿生活中好的常规表,现和不好的常规表现拍下来,然后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讨论、讲述哪种做法好?哪种做法不好?

而且也让幼儿自己看看自己平时的表现是不是很好,因为很多时候幼儿只看到同伴的错误,而没有发现自身的错误。幼儿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4、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

我觉得班级里的两个位老师的配合时非常重要的。班主任的要求必须一致,合作必须非常默契。我认为班上的老师对于本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要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致。

如果这个老师要求严,那个老师不怎么管,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还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配合,比如一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就在后面配班,这样看到幼儿有什么问题时能及时,的去阻止。孩子洗漱、上厕所时,一个人在教室里组织活动,另一个人上厕所,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意外。

在两人的共同合作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5、家庭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阴影,孩子们的声音往往毫无选择地接受。

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干境有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家园联系册、**、校讯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等,使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在家中的常规教育。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反复耐心地指导与幼儿的坚持不懈地练习,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所以我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孩子在越来越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篇二:

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反思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反思

河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李芳雪

其实每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我想说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开展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很大关系。我所在的温县幼儿园条件有限,软硬件建设也不完善。我们的教室很小,2个老师40个孩子,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很小的厕所,没有供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也没有小毛巾。

每次到集体厕所,楼梯、操场、厕所都很拥挤。老师的看护很难到位,可以说有些力不从心。孩子们上完厕所后,会一起回来,没有条件和时间洗手。

教室里都是成排的桌子和椅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教师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模式刻板的教,灵活性不够。由于地域限制,主题活动无法开展,走廊也非常狭窄,无法使用。教室很暗,光线很差,孩子们上课总是很黑。

这也是亟待改善的情况。换句话说,教室面积和采光也需要标准化。在入园和离园问题上,其,实我们幼儿园也有接送卡,并且每个班入口处,也有挂接,送卡的收纳袋,只不过这些卡已经落了很厚的灰。

其实,园长在例会上说过接送卡的问题,从安全上考虑,接送卡有必要实施,只不过在落实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了。入园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分散来的,接送卡使用还比较便捷,但是当离园的时候,家长们蜂拥而至,常常在老师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就跟老师说再见跟着家长走了。如果师幼比高一些,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去注意,孩子们对秩序的遵守还不是很到位,需要老师重复强化。

而且孩子们对主班老师的口令是比较听从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班主任威信”,孩子们往往对比较严厉地老师言听计从,相对而言,当一个老师比较和颜悦色的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很调皮,集体活动的纪律性就难以实现了。虽然我们提倡个性发展,提倡顺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有些活动上,我们需要强调纪律、强调规则,强调秩序感,比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做操。在晨检上,我们的幼儿园也做的不到位,这跟老师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没有这种意识,我们需要强调晨检的重要性。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很容易出现磕碰现象,我们的校医是由会计和生活老师兼任的,简单的说也只是准备碘酒和棉签,缺乏专业的医生和医务室,孩子**很娇嫩,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由专业人员处理才是恰当合适的。很多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医务,室和校医,也许这和资金和法规政策有直接关系,如果国家有关部门确立规,范引导,那么这种医务体系设置将会大大出现,国家也应在医疗预防上对幼儿园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医疗知识普及,可以在儿童传染病高发时期,请专门的医务人员去幼儿,园进行科普宣传,给教师和孩子们更多的保健医,疗知识。国家对学前发展关注越来越大,虽然颁布了很多引导纲领政策,但是执行力有待加强,相应的监管也是很重视,应该完善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和考核评审。

篇三: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一: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叠被子、一起洗脸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几十个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个一个的检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队去洗手间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

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最近几天,我起床后,没有要求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叠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

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谈论有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检查衣服穿好了没有,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说话穿鞋的孩子们发现老师在检查他们的衣服时自然地过来了。

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着说,原来孩子不一定在老师的指挥下知道该怎么做。经过一年多的集体幼儿园生活,他们对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已经很熟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好自己。

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应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是老师安排的,好像很自然。为了照顾好孩子们,我们要求他们做好一切,听从指挥。许多活动必须集体进行。当然,班级规模大,班上孩子多,所以排队等候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们被动而无助地等待,时间被浪费了,主动精神逐渐被侵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

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

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由此可见,过度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孩子的集极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孩子。

我们可以试着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们。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独立而活跃的个性。

它不仅为孩子们的生活创造了更丰富、更有趣的条件,而且为他们将来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二,:永远的感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当时孩子们对我的宽容深深打动了我,也激励我对过去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继续讲故事。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提前准备了三块:白兔、大树和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

**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

“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

”“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

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

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

”啪!啪!啪!

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突然,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涌上心头。

六七岁孩子对我这个**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上,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赏识教育,孩子的年龄小、自我约束的能力差,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赏识,肯定和指出正确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要实现活动目标,单靠几节课、几节活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因此,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同事们对一天活动的讨论,我将作如下简要介绍。

1、来园:

孩子们来幼儿园时,老师的接待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不断地问老师:今天我们的孩子应改注意什么;他几点该吃这个药了;我家宝贝说谁谁谁不跟他好了等等??一连串突如其来的琐碎之事,会让你本来很清醒的头脑一下子沉入海底,难以控制。

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在班级做个留言板或在老师身边放个小本本,以便对家长的一些嘱咐做一个及时记录。

2、盥洗如厕

幼儿园的盥洗室不是很开阔,场地限制,因此,当老师请孩子们去解小便,洗手,喝水的时候,厕所里会产生拥挤吵闹的现象。因此,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孩子们采用分批组织孩子上厕所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拥堵。但当养成一定的常规后,可以让幼儿适当的学会合理时间的等待,从小让幼儿养成见机行事。

3、餐点

那么多孩子在一个教室里用餐,难免会产生交头接耳的现象,而且有的小组会产生卫生很差的现象。由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在用餐的时候轻轻地说该说的话,养成不限制幼儿说话的习惯。在健康状况上,中、大班年龄组可选择小班班长监督卫生工作,以适当调整班级健康形象。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2】

作为“小荷团队”的一员,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每个月,我们都有机会听到行政领导各具特色的展示活动:沙老师的**活动,杨老师的科学活动以及***的角色游戏展示。

对我们小荷来说,可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

沙老师的**活动:

启发:1.要多思考。在拿到活动设计前,要思考。通过分析教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出活动的难点和重点,然后想通过一个什么方法可以让难点简化,把重点把握住。

如果能把重点难点放在前面,以节奏为重点,就可以在活动开始时练习节奏,提前解决问题。活动中后要思考,自己根据教案设计上完活动以后,还有哪些方面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改进。

2.**活动中,常规还是要抓牢。如在表演活动中,有的孩子喜欢挤在一起,老师可以适当的言语提醒,“我喜欢这个宝宝,一个人不推也不挤。”通过表扬的方法来让幼儿一起遵守游戏中的秩序。

同时,**活动的本质是**本身,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常常注重了动作表演,却忘记了学会聆听**,跟随**来表演。因此,在发现这种情况时,老师也要及时提醒。如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教师就通过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让幼儿知道要听**进行表演。

杨老师的科学活动:

启发: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情境是通过结合活动本身来创造的。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儿童的自我检查,并以特殊的方式奖励小红花。

老师很会动脑,把答案写在操作卡背面,然后贴上小红花。在黑板上点评了孩子们的操作问题后,让孩子们自己揭开小红花的面纱,核对答案。这些小红花也成了孩子们的奖赏。

***的角色游戏:

灵感:1。注重儿童在游戏中的快乐体验

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让我们谈谈游戏中的快乐,好吗?老师们总是面带微笑,整个活动气氛非常轻松愉快。

2.以幼儿为主

在游戏中,游戏规则的制定、商品**的定价等,都要和孩子们商量,尊重孩子们的意见。

3.角色游戏的前沿后续

通过听两个连续的角色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个游戏之前,我们可以组织孩子讨论上一个游戏中的问题。此外,每一场比赛都有一个新的焦点或新的目标。比如从规则的初步制定到讨论后材料的丰富,再到游戏难度的进一步增加,都是循序渐进的。

4.说说游戏设想

在游戏前,让幼儿说说自己今天在游戏中准备做什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整体把握非常有利,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一定的引导。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3】

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有以下几方面:入园、早餐、早操、集体教育活动、游戏、盥洗、午餐、入厕、午睡、午餐、户外活动、室内活动,离园。

每次最让我茫然的是在这些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之间该怎样保证幼儿的自主地位,然而在《指南》中明确表示在幼儿园活动中要以保证幼儿主人翁的地位为前提,保教并重,并让幼儿寓教于乐,与之小学相比,小学注重的是教,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幼儿则不一样,自我意识能力差,所以在一天的活动中,老师是必须跟着幼儿一起活动。作为幼儿教师,每日的工作是很繁琐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全心全意的对每一个孩子,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舒适的环境,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孩子自主游戏。

当然,现在回想自己在组织活动时,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活动时间不能很好的把握控制;环节与环节的过渡有时很勉强,不自然;面对幼儿的答非所问或天马行空的提问,我有时很无助,不知所措、、、、、、记得,在一次美术折纸活动的幼儿操作环节上,由于一开始我没有很好的交代清楚,加上我出示的教具很小,致使幼儿在操作时很迷茫,有点儿手忙脚乱,效果不是很好,尤其幼儿作品的完成质量很差。后来通过自己的反思,慢慢学习,目前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今,每当看着孩子们笑容满面的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向家长展示时(如折纸:房子、小青蛙、小狗等,手工制作:美丽的花环、星星棒、风向带,绘画:收获的秋天、高楼大厦、百变的蘑菇等等)对此,我由衷的高兴自豪。虽然有进步,但是我想以后的专业道路还很漫长,还得继续不断琢磨、努力,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活动,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尽量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于是,在往后的一日工作流程中我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同时,也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更好的适应生活.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4】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

可以说,儿童不同程度违规的现象从未停止过。本文拟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儿童违纪现象和经验,反思其教育意义和启示。

我园安全教育工作以各班级为主线,对园内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信息及时反馈。确定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岗位安全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开学一次性排好班,定岗定责。组织开展了各班级安全第一课,制订了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五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开展了校园粉尘安全隐患大排查,开展了校园防火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防***故安全宣传,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教育,印发了安全宣传材料、安全小常识、温馨提示等,并将相关信息报送了教育局安全办。

防火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上报了教育局安全办、教育局校安办)。从而使安全这根弦在每个教职工心中都始终绷紧。

仔细聆听。首先,听主持人的开场白,开场白往往包含很多重要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

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与自己有何不同,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能更好地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和依据是什么。这样,我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灵活处理相关问题。

1,悬念:儿童日常生活中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和其他孩子一起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研究人员悄悄走过来,问他为什么坐在这里。高高回答说,老师让他坐在这里。

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晚饭前,老师要求洗手,安静地坐着,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是否洗手了。高高回答说他已经洗手了。所以老师说,如果他再玩玩具前洗手,他的手会很脏不卫生。

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

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

“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

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

”“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这次春游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收官之作,但活动中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天气太炎热,在活动中孩子们出现了多次口渴的情况,因为他们活动量比较大,出了很多汗,所以会需要补充水分,其实想这样的活动,我们应该多准备饮用水。在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时我们会走很多重复的路。有时,许多孩子会问老师:

案例三:老师在画区布置亮亮。亮亮不同意,就去了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

研究人员进来后发现,亮亮正在抽泣,用手在墙角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

”“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

”“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

”“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

”[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

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

几分钟后,达斯特又跑到老师跟前,问他能不能去玩。老师还是拒绝了他的要求。过了一会儿,老师让爸爸玩,因为在这期间,爸爸低下头,不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跟前,问是否可以玩

“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保教主管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班主任是全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对儿童出游的安全负全责。老师负责组织孩子们的活动和保持良好的纪律。

保育员负责照顾好幼儿出游的护理工作。此外,每各班级都增加了行政人员,以确保出行安全。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调皮地推着坐在他旁边的佳佳。佳佳马上告诉老师。

老师走过来,抓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出来。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

“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你想了解您的孩子在这一学期里的学习成果吗?您想与自己的宝宝一起参加游戏吗?您想进一步增进您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吗?

……那就请您暂且放下手头的工作,以愉快的心情来参加本班举办的“快快乐乐庆新年”活动吧。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

“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

”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

”[4]

你长着一对翅膀。顽强地飞翔,不要被风雨淹没;真诚地飞翔,不要被甜蜜的蜂蜜所陶醉。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飞向更好的生活。

在现象学中,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关联性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2、 减少:幼儿在幼儿园一天活动中违规的经历

通过现场表演,小兔子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倒了。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是通过生命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案例一,高高在课堂上违反了规定,受到了老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

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命空间和存在实体的角度来看,案例一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内容:

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书。这也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经历。在一定的情况下,孩子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摆脱老师的视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5】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反规则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

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

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

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篇6】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本文网址://m.nns88.com/huodongxinde/113160.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