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反思.(精选好文)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或许需要写一篇心得感悟。心得体会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况,在参加活动后你有怎样的收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反思.(精选好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反思.

陈体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法变革的全面展开,受到课程实施者的关注。笔者身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和特点的认识,分析农村中学的现状以及十点教学反思。

关键词: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实践与反思

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社会发展观为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实验稿)和与之相应的实验教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与设置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切实是一个难点,笔者就近三年来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一点浅谈与反思。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但对其内涵未作确切界定,以下三种观点较有代表性。观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观点之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观点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说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第一是学际性。即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沟通。例如《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的设计,以文学为基础,融入了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的学科知识,以复数的知识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间采风去”等活动的开展,能沟通学生同大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学会表明观点,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做到会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初级中学现状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差异较大。云南是西部较为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当薄弱。首先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我们农村中学在这一方面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例如我们临沧市临翔区共有人口27万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较贫困。辖区内共有中学24所,其中农村中学18所,占75%;有10所地处高寒山区,18所农村中学中没有一所有图书室、阅览室,只有简易的图书保管室,生均占有图书不到10册,图书陈旧,多是余留的旧课本、旧教辅、旧期刊;有17所没有多媒体电教室;有16所中学没有计算机室。由于诸多原因,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每学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城乡差别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普九”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语文能力整体下滑,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令人堪忧,许多初中学生的作文错别字特多,部分同学写不出一段像样的话,有的同学甚至读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让他们讨论问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难开展,或者说只能在较低层次上开展。

再次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无疑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对语文知识要能较全面地把握,要有丰富的情感,对教材的剖析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可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教师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语文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上课缺少激情,有的教师甚至范读课文也或结结巴巴,或读错字音,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也会出现错误,语文教师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

在众多困难下,我们许多教师发出疑问,实验课该怎样上?特别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做到对传统的东西合理扬弃?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个“度”应如何把握?等等,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实践一:立足当地,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组织难度大,学习资源短缺,因而我认为应该多从学生身边能感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本着让学习感兴趣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如八年级下册设置了“到民间采风去”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命题大、范围广,如果泛泛让学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据本乡傣、汉杂居的特点,把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探究傣族的民情风俗”,并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调查访问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节日、民歌、传说。经过近一周的走访,结果显示,学生对傣族的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泼水节上,而且对傣族的文化、风俗有了较深入广泛的了解。班里一位傣族同学这样对我说:“老师,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我们傣族,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又如另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涉及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写好游记,能介绍家乡,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学生,对于山他们并没有什么鲜新感,加之本地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确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怎样开展才能实现活动目的?要让我们农村学生做到行万里路,畅游天下是不现实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同学到灵山寺(这是我们当地人认为的名胜地了),让同学学会用“眼”用“心”去观察,并现场作文。那些过去在同学眼里不值一写的风景,今天全在他们笔下生辉,那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磐石、碧水、楼亭,全充满了灵性。作文写得格外的细致而真实。

实践二:融会各学科、拓展教材,培养综合能力。发达城市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和信息,但农村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我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报刊、资料等来整合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让学生翻阅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结合学生实际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方案:(一)黄河概况,(二)列举黄河流域的文明化遗址和历史故事,(三)黄河为什么断流了?(四)歌颂黄河的诗文和音乐。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能找到的。这样开展学习,既促进了学科的相互联系,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查阅无处下手,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我一直收集学校订的《云南日报》、《临沧报》、《澜沧江晚报》,还请朋友收集《云南法制报》等报刊杂志,每周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能了解到本地区,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读后让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时口头交流,有时书面交流(写成日记)。用这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使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实践三:启迪心灵,体验真情。

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时间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关爱城镇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农村学生情感贫乏,写亲情的作文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所以我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特别注意挖掘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时,我不仅把口头作文训练(自我介绍)作为活动的一部分,还让学生展现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思考怎样与同学和谐共处,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体悟生命的价值。让他们明白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又如组织“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选“老照片的故事”展开学习。一位女生给大家讲述她8岁时与父亲的一张合影,这是她父亲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许多同学边听边流下了眼泪。就是因为她讲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动了真情实感才如此感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了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体验关爱。在后来组织的“母亲的颂歌”一次活动中,学生交流的作文比过去生动了许多,事例更丰富了,情感更真实了。

四、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新的实验教材每学期设计了三大三小六次综合性学习,可我们农村中学很难达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要求,但也并非如有的人所讲“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得看教师。

首先教师要全新的课程意识,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有利的学习资源。虽然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资源等同于各种资料,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组织活动,别总盯着那本教材。教材虽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但我们要创造性的去用它、丰富它,别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死搬硬套。

第二,先进的教学手段虽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没有它我们仍要开展教学。没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可让学生自己画;没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让学生把各自的资料集中起来,相互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如果把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只是定位在提高写作能力上,这是不全面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第四,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农村学校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不要贪大。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定好学习方案。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方法手段要多样。

第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好导师,教师对活动要收放有度,学生能自己去探究的决不要包办,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动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营造平等、和谐、安全、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提高“综合学习”的效果。

第七,语文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设计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力求体现一种艺术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第八,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的发展,具有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种智能和管理能力结构,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信息。要学习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技巧灵活而巧妙,教学手段现代化而优化,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整合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并和其他教师交流,肯定成绩、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小溪”。

总而言之,农村中学由于学生水平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硬件奇缺等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发达城市相比,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探索出一个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语文结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资料:①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

②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语文建设.2002,4.

③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2003,3.

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精选阅读

浅谈内陆欠发达地区外向带动策略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浅谈内陆欠发达地区外向带动策略

中国共产党**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外向带动是实现区域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捷径。内陆欠发达地区能否实现经济近期快速发展,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向带动工作的水平。下面笔者结合**的实践,谈一点内陆欠发达地区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浅见。

一、更新观念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实施外向带动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没有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就没有外向带动的大突破。**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来,始终把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于在全县上下确立借力发展意识。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走出去。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到沿海、沿边发达地区学习外向带动的经验,换脑筋。二是请进来。请先进地区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到**,举办专题讲座,并为**招商引资“诊脉看病”出高招。仅1995年以来,我们就请中央党校等单位的权威人士到**举办外向型知识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3500多人次。三是开展大讨论。四是领导带头,慎重初战。县领导,尤其是县主要领导利用自己的关系,亲自出面跑项目、跑资金。1996年,**全县招商引资目标1.5亿元,仅县政府县长、副县长就完成招商引资6000万元。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的成功,使“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谈招商,议引资,你追我赶招大商引大资的氛围在**已基本形成。1994年,全县引资总额为1.3亿元,1995年达到1.7亿元,1996年可突破3亿元。

二、加压驱动,激励争先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启动外向带动的关键

近年来,**县本着高目标、大压力、重奖重罚的原则,就外向带动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目标管理、加压紧逼政策。一是建立招商引资目标推进台帐。根据各招商主体的不同条件,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对委局分类排队,定硬指标、压死任务,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企业、乡镇,把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应单位领导的升降紧密挂钩。二是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从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人的工资中按月扣除一定数额作为风险抵押金,同时按各单位目标任务拨付一定比例的招商经费。对年终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退还全部押金,经费全部拨给,享受各种奖励;对完不成任务者,没收押金,索回经费,严肃处理。三是重奖重罚。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荣誉;对不重视招商引资、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干部“打板子”、“亮黄牌”、“动帽子”。四是强化过程管理。对外向带动工作,坚持一月一汇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定制度,采取现场办公、定期通报、新闻曝光、发诫勉通知书等措施强力推动,狠抓落实。这些措施,使各级干部明确了目标,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动力,激发了活力,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使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在外向带动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对干部必须辅以不断升温加压的紧逼措施,把干部逼上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去拼搏,去竞争,去施展才华、增长才干。

三、发挥优势,拓宽思路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外向带动不断发展的保证

内陆欠发达地区外向带动的优势有限,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思路,使有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使外向带动工作健康推进。几年来,**走过了一个由单纯引进资金到全方位、多层面引进项目、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历程。1996年,我们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宽思路,把外向带动工作的重点定位于“三结合一输出”上,**外向带动工作的特色更加鲜明。所谓“三结合”就是外向带动与工业兴县相结合,与富民工程相结合,吸引外商投资与争取上级资金相结合。由于多年的努力,**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特别是八大集团公司的实力比较雄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以八大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强企业推向招商引资主战场,引外商重视,增外资信心,以“靓女”招“佳婿”,以存量换增量。同时,我们还认真筛选了一批本地有资源、产品和市场的大项目、好项目与外商合作开发或让给外商开发,放活“饵”钓大“鱼”,以项目换资金。今年以来,仅八大集团公司即谈成招商引资项目8个,其中投资5O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可引回资金1.3亿元。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利用富民工程的高知名度和产业化发展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农业资源开发,成为**外向带动的又一特色。目前,我县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中已有三个建立了外商独资或合资的龙头企业公司。同时,广大乡村也通过招商引资办起了不拘一格的服务组织和个体、私营或股份合作制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工程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上,**注重开辟向外、向上两个战场。一方面,紧抓境外和“三沿”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加工型等企业急于向内陆寻找生存“土壤”的机遇,发挥我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各种基本生产资料价格较低的优势,完善鼓励外商投资措施,营造内陆“政策洼地”,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流聚。另一方面,用好国家宏观调控基本到位、投资政策渐趋宽松、倾斜扶持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上级产业导向,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主动地向上级要政策、跑项目、争资金。今年以来,我县已争取省以上部门立项项目6个,投资额3.17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54亿元。所谓“一输出”即大力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我们结合实施农村富民工程,响亮地提出了“十万大军下江南”的口号,号召青年农民“走出大平原,闯荡大世界,开辟新天地”,并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调、信息服务、跟踪管理等措施,切实搞好劳务输出。近几年,我县每年输出劳务约8万人,邮政汇回款1亿多元。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不仅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学了本事,还积极搜集信息,宣传**,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客观上起到了学习考察团、招商宣传队和落地招商团的作用。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好文)


杜秀莲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人第二单元的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四小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姚秋生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教学反思》

语文课教学随感(精选好文)


今天上了《藏戏》一课,和我预料的那样,这篇课文教起来十分费劲。

在根据连接语的提示分好段落后,接下来的教学就如老牛拉破车,怎么拉都拉不动。没辙,只得花费唇舌自己来讲:

藏戏的形成过程大部分是我讲的,形成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则是我讲一半后一半让学生来填。

藏戏的特色部分,则由我提示学生,让他们先看第一至三自然段,看看文章前面部分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接着在第三部分找对应的内容,然后看看文章还写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至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变成了我出示相关的内容,读给学生听了。

就是这样,我还是用了两节课才把这篇文章教完。

我个人觉得,还是这篇文章太抽象了,要求学生理解难度太大。教学时,如果我把形成过程概括一下,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降低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应该会好一些。至于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传奇,其实只要教师小结时点一下就可以了。我要求学生说出它为什么是传奇,难度太大了。对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方面,我对自己的处理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还是认为:比较写作特色实在太难了。今天先学了《北京的春节》,这主要是因为课后第三题要求“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凡是“可以写一写”,老师们自然会要求学生写一写,而要写的话,还是趁热打铁吧!

在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体会老舍清浅俗白的语言风格;再让孩子们自由读、体会;接着安排了小组讨论;最后是集体交流,孩子们谈到了:1、按时间顺序写了开始——准备——高潮——结束,2、有详有略,3、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来写。虽然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有些吃力,但经过努力,最终达成了目标。

标点符号教学反思(精选好文)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语调和语词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下面是我对标点符号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使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

标点符号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意蕴标点里,情涵不言中”的功效。标点符号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分辨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性质和意义。郭沫若说过:“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助标点传情达意的。叶圣陶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小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二、教给学生加标点的方法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中的语言环境具体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2、多布置标点符号方面的练习和作业,要加强对标点符号运用的练习,要学会学以致用。

3、进行作文训练时我们要强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发现错误我们要及时分析纠正,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总之,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标点虽小却作用大。”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忽略对标点符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实验课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精选好文)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质疑,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我努力做到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壶里烧……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用天平称重量,由于比较麻烦,所以改用弹簧称成水袋,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语言不够专业,评价语言平淡,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虽然这节课与优质课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次锻炼,我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常规和方法认识得更深了,我今后在这一学科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科学教学的能力。最后要说的是最重要的,感谢教研员、校领导以及科学组的倾心帮助,让我进步的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力量。

教学反思》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精选好文)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

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体会(精选好文)


《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体会

于南京市特教学院20xx年5月26日5月26日下午两点,南京市特教学院的礼堂内济济一堂。这里有特教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还有来自南京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教师们。大家聚在这里,共同聆听了我国著名教学专家、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的以“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讲座。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华教授首先给我们以有效教学和差异教学的内涵。首先,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及观点有很多种说法,虽然表述不同,但意义相通。华教授选择了两种解释:定义一是有效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投入等)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定义二是促进学生愿意学习,并在教学后能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速度收益安全)。那么差异教学则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华教授还从“差异”与“有效”理念下教学改进方面对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重了分层教学,但是对于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不同,没有对各个孩子展开不同的个别化的教学,以致一段时间教学以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差距更大。所以,在区分“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中,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到精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与差异教学有关的优质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效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技能。另外,作为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没有正常孩子和教师之间那样频繁、热烈的互动,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可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用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合作读书,探究问题,体验成功与快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要能抓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乐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善学。另外,在我的课堂上还要加强的,那就是教学常规。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常规。孩子的差异本身是一种资源,如何在教学常规中利用好学生的差异性,使之差异得到体现,这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究发现。这次学习的时间很短暂,但有效教学、差异教学的研究学习对我来说,却是很漫长的一条路。华教授给了我们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识,我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研究。

学习体会》

企业安全生产反思(精选好文)


企业安全生产反思事故发生以后,公司上下积极吸取惨痛的教训,把ta作为各单位和分、子公司以后安全生产的一个新起点和转折点,认真查找分析本单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参观安全画展,真正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分公司的情况,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岗位,要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各部门将公司考核目标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状,做到安全重任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职工树立“我要安全”、“自己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的思想观念,严格的考核保障安全生产。2、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对新进厂的职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对转岗复岗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部门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车间、班组要进行周检或日巡检,操作人员开前必须做好设备检查,在确保设备、电器完好的情况下方可开机生产。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4、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不同工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不同,企业必须根据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职工工作时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上岗。5、对特殊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6、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外来施工单位承接本单位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三证”齐全(法人、资质、营业执照),并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7、厂区交通须设立限速标志牌,防火重点区域应明确标志,并有专人管理。8、建立健全各岗位操作规程。9、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安宁分公司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把安全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的一系列安全学习和宣传活动,形成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态势,有力的推进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了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及论文【荐】


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学生头疼写,老师头疼阅,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入手:

一、导入激起兴趣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入”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让学生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导入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

二、写作克服应付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人兴致勃勃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老师布置作文后,很多学生总是表现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态度,应付了事。因为缺少兴趣,他们才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种精神重压,所以产生应付心理。写完了,也就可以交差了,至于写的结果如何,评价如何,那是老师的事。要清除这一现象,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三、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四、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五、放手让学生写想写的内容

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当孩子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否定他们,以至学生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难,最终言不由衷,有的甚至进行虚伪作文、造假作文。作文本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老师在引导好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就得大胆的“放”,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毫无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学生笔下的人就丰富起来,活起来了。

总之,在学生都头疼作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由于感悟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文,从写作障碍中走出来。

引镇街道大峪口小学

赵东华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教学随笔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知之甚少,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模式就是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事物,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篇写、景的习作,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比较难写,如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那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事。

一、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写这篇习作时刚好是春天,春天在我们西安变化很大,如:我们身边的树木有的四季长青,有的枝枯刚发芽,还有的树已经开花……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气的变化?我先带学生出去观察春天天,说说身边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眼中的春天,再画一幅春天天的图画入手,让他们发现出春天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再配以美丽的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天的美丽。让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有条理的说一说,最后能按一定顺序写出春天的美景。

二、结合阅读教学交给写作方法。

教学中坚持从说到写,利用学生原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过渡到书面表达能力。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并把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一段话来表达清楚。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一优势,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抓住文体随机点拨,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学生仿写家乡的特产。我们这里是山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各有特点,结合课文写法点拨学生认识拟题、开头结尾、中心句、先概括后具体、过渡句等基本技巧。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就让学生续写作文。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作文来说,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神采飞扬。有了想象,我们可以把山写成一个伟岸的巨人,把春风写成一个神圣的神者,我们的笔下的景物才会生动。因此在指导第五册第六单元习作时,我抓住了想象来指导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会吃什么,用什么,住在哪里,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说的时候,随时提出一些问题,然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现实合理想象,在解决问题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想,学则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大胆的根据事实想象合理。同时也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东西,然后从图画中回到现实,再从现实中回到画面,这样让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里面加上好词佳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了。

四、抓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每天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还在班内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奖励读书多的学生。让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让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运用这些做法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引镇街道大峪口小学

徐爱青

本文网址:http://m.nns88.com/huodongxinde/12016.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