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当我们从活动经历上面受到启发,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活动心得体会是为了使大家更了解自己,那么一篇优秀的活动心得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2003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把**开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8平方公里扩展到126平方公里,并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6月3日,国务院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我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在这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绿色开发之路。建设绿色开发区就是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设绿色开发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发区建设发展理念的一种创新,它是绿色GDP核算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延伸。所谓“绿色GDP”,是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核心理念在于,单纯从绝对数看GDP总量难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生产部门产生的价值总量,而必须考虑这种产出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成本,只有扣除后者,从相对的角度才能正确核算社会生产的“有效”价值总量。把绿色GDP理论运用到开发区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就是要建设绿色开发区。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而是泛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消耗的节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具体来讲,绿色开发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环境保护好。表现为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率和绿色率适度。空气、污水、噪音、废弃物等环境指标控制在国家一、二类标准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项目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设置合理,土地使用率高,单位土地产出的GDP、税收等经济效益指标高。在能源利用上,表现为单位GDP、工业总产值耗电能、煤、水量低、节能技术广泛运用,人们的节约意识强。经济运行质量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仅是看工业总产值、GDP、利用外资、出口等总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产业的净产值率、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财税收入占GDP比率等效益指标,看地区产业的集聚度及产业竞争力,以及当地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等内生性经济成长因素的发育程度。总之,建设绿色开发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第二次创业,谋求更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型经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依托。随着开发区优惠政策逐渐淡化,开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原来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综合投资环境质量,而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占权数越来越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区的实践表明,开发区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区的区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开发区决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因此,要建设绿色开发区,首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建“林带林区园林”多层次的园区绿化体系。林带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两边的人工林带和河流沿岸水陆交接地林带的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位置、性质和功能特点,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创建独具特色的景观林带,而沿岸林带建设要兼顾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林区建设包括生态景观林区和专用林区建设,要充分保护区内既有林区,并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和建设;园林建设包括街旁绿地、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厂区内绿地的建设,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绿化体系,园林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宗旨,按景观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园区格局。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开发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对于引进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作全面的评价,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和建设。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禁止入区入园投资,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加强区域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先行,环保设施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确保生态保护和环保工作与区域建设同步进行。要增加对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的重点是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等对区域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的设施。要确保环保基础设施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难以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区域内工业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使区域水质、空气、噪声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为应对预防和应急相对突发的环境事故,要建设预防和应急相应程序的措施,对潜在的环境事故或者紧急情况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开发区要注重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要在区域企业和民众当中树立环境忧患意识,让民众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人们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在企业当中倡导环保生产,在居民当中倡导环保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民的共识并形成具体行动。集约利用资源,为创立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社会做出表率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这要求我们必须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作为相对超前发展的经济功能区,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避免走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经济的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探索经验。惜土如金,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开发区发展的基本载体。开发区必须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率,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是要提高项目的准入“门槛”,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要求进区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二是要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生效益等指标挂钩,规定项目投资总额和密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供应土地;三是要实行供地量与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在规划设计上,明确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四是要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时间,杜绝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者闲置土地的现象,并依法处理和收回闲置用地;五是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的结合,逐步淘汰占地多,用地少,效益差的项目,把土地调整供应给用地省、效益好的项目,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开发区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节约能源,提高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节约能源的宣传和教育,并制定相关的节能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实现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能源、引导居民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要注重依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推进应用节能技术,挖掘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源利用潜力。从做大转向做强,提高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建设绿色开发区,必然要求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四是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五是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的增长方式转变。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要根据开发区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引进项目,要坚持把效益好、低污染、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作为引进的重点,避免急功近利,“捡到篮子都是菜”,来者不拒。要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结合起来,在开发区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相融合,增强开发区经济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实践表明:某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助于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地区的特殊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该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开发区要以昌河汽车等项目为基础,深入研究其产业链的特点,及其在全球的投资分布和转移的规律,分门别类地制定鼓励发展政策,积极实施集群化招商策略,围绕昌河等龙头企业,高关系度的项目重点攻关,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延伸产业链,引进产业向开发区聚集,形成若干特色产业群,进而提高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与建设绿色开发区的上述要求相适应,有必要对开发区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从注重考核速度,规划指标向注重考核效益,质量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经济增长指标向注重考核环境,资源利用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吸引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指标向注重考核自有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自有品牌等人源性经济因素转变,要建立涵盖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投资、成本消耗等指标的绿色开发区综合性评价体系,并与国家将要试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衔接,构建开发区新的业绩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使绿色开发区的建设理念得以制度化。开发区、新城区,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围绕八里湖,建设新**”的战略构想后,我们一定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笔”,探索一条新的开发建设之路,让我们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说。

相关文章推荐

天堂谷开发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总结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在我们对活动产生了新的想法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通过活动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那么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堂谷开发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总结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天堂谷开发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总结天堂谷开发区位于地缘城北面,是未来地缘市城市发展的主方向和主战场,国道主干线250、380在区内纵横交错,加上新近竣工通车的桂昆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区境内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骨干公路网,对开发区和地缘市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区的交通路网,尤其是促进农村地区路网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提高路网的通达质量和通达深度,打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径”,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交通局的正确指导下,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扶持力度,围绕路网骨干道路和干线公路,结合城镇化建设,改善、改造了一大批农村公路,有力的促进了我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明确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资金筹措难”一直是困扰农村公路建设的一大瓶径,为了贯彻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会议指示精神,抓住省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加大投入的有利机遇,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召开全区农村公路建设会议,明确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扶持政策:即每个项目由开发区财政根据(省)市级财政的补助金额给予相应数额的补偿,不足部分再由各个项目单位(管理处)自行筹措,如此一来,大大减轻了各个管理处的筹资压力。同时,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群众的修路热情,为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机会,村民们奔走相告,相约大干一场,彻底改变自己出行“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的尴尬局面。尽管管理处班子并未提出村民集资修路的想法,但多个管理处的群众还是自发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捐资筑路。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一片赤诚之心,体现了群众对这一事业的坚决支持和拥护,对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的急切和渴望,从而形成了一个大干快上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项目规划,严格招投标管理

天堂谷开发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区,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为了使每一条新修的农村公路即方便群众出行,又与区域规化相适应,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宝贵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每一个新项目的立项之初,我区都要组织规划、交通、土地等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调查论证,制订出最合理的线型走向和技术方案,并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绘制出施工图,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项目立项后,尽快明确项目法人,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开向社会进行招投标,选取最有综合实力的单位进行施工和监理等工作,并要求签定正式的工程合同,实行质量终身问责制度,从而建立健全了一套“政府监督、社会监理、施工单位自检自查”的质量保证体系,使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全程透明,都成为“放心工程”。

三、建立组织体系,调动群众热情

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合法有序运作,在工程项目上马之初,我区就要求各项目所在管理处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处长亲自挂帅,吸纳交通、设计、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工程全过程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谁积极、谁先上、谁建设、谁受益”的建设口号。有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又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各个管理处班子和农民群众的修路热情空前高涨.今年年初,我区原向上级部门上报立项的总里程是48公里,后来,有很多个管理处的村民不断向管理处提出增加工程量,他们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管理处把群众的这一要求及时向区交通部门反映,要求向市交通局争取增加计划。我区交通部门极为重视,多次向市局汇报请示,终于将立项总里程追加到56公里。虽然这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但这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护了管理处和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认为都是值得的、有益的。

四、确保工程质量,筑造“民心工程”

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针对农村公路的具体使用环境,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指导性意见,开发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思路,要求所有立项上马的农村公路项目遵循“坚持标准、一次成型、不留后患”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天堂谷开发区农村道建设管理方案》的操作规程进行运作。具体技术要求是:新修公路必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砼面板必须达到宽度4.5米、厚度20厘米以上,路线总长度不能低于2.0公里。2004年度,天堂谷开发区共有总长58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部是高标准的砼路面硬化改造项目,平均路线长度达到3公里以上,砼面板宽度超过5米的项目有45公里,超过总量的76%。虽然目前农村公路车流量相对较小,载重量不大,但鉴于开发区是一个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地区,未来对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要求必然会一步步提高,为了“不做回头事、不办政绩工程”,开发区上下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在质量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要花好每一分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偷工减料、造假参假现象的发生,从而形成了一个“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机制!从目前天堂谷开发区已经完成的4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来看,合格率100%,优良率能达到90%以上。公路建设的澎渤发展带动了沿线土地大量升值,资源开发利用得到跨越式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已经铺到了家门口”,群众喜上眉梢,就待展开拳脚大干一场了。

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天堂谷开发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形成一个“以公路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公路建设”的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涌现出“干部群众自发捐资筑路”、“古稀之年的老党员赤膊上阵带领群众修路”等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区上下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开发区一定能够在三年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户户通”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发区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经验材料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开发区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经验材料

案由: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是开发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开发区工业区从建区以来,共引进企业400多家,投产企业300多家,实现产值170多亿元。今年1-6月份,就引进签约项目共90个,总投资额约100亿元,达产后产值至少150亿元,40家企业从签订协议到开工,办理审批手续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真实体现了开发区速度,90个项目分布区域广、科技含量高、单体投资规模大,为“十一五”期间我市两个1000亿目标的实现,20xx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做法:

一、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区在地理位置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投资软环境,强化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至上的意识,更好地吸引投资商。一是抓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把对干部职工培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人人讲服务、时时讲服务、事事为服务的氛围。二是确定新的服务理念。针对新情况新特点,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就如何更好为企业服务出谋划策,形成了“硬件不足软件补”、“在开发区没有企业家办不了的事”、“企业的事就是我的事”、“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等新的服务理念;三是进行了宣传灌输。结合每年的干部职工大会、每月的学习会、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等进行思想灌输,同时将形成的服务理念制成宣传册分发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上,制成了宣传标语上墙上报上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促使服务理念进入大脑,深入灵魂;四是进行了考核。每年进行两次以上邀请企业代表对开发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办事能力、工作效率等进行无计名投票测评,对测评的结果进行公布,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处罚。

二、转变招商理念,提高项目质量。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紧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转变招商引资理念,研究对策,不断调整招商方式,寓服务于招商中,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一是确保招商服务的连续性和常态化。在招商形势好的形势下仍不丢掉在招商过程中的服务。在招商工作从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得过程中,把握大局,维护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形象。无论是大商小商、无论是客商主动上门、无论是符合产业还是暂时不符合产业,都热情接待不分亲疏。二是发挥项目数据库作用。保持“手勤、脚勤、嘴勤、脑勤”的“四勤”招商态度,落实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招商理念,建立强在的项目库,在招商困难、选商引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年6月份50个签约项目从考察到完成签约,在程序不少、标准不降的情况下,共用时约3个月,完成突破了常规招商模式。三是设立办事处,主动上门接待服务。根据重要投资客商来源地,主动在温州、金华(永康)设立了两个办事处,负责接待投资商的咨询服务,强化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来源以及投资项目的服务与管理。四是定时走访慰问、奖励有功老企业家和员工。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特殊日子,始终不忘对开发区有贡献的园区企业家,主动召集座谈,对取得成绩的老企业的负责人实行奖励,对园区有困难的职工进行慰问,每年安排不回乡过年的员工吃年夜饭,主动联系车站为员工定购车票,实行人性化管理。五是实行一项目一政策。对重大项目招商中,根据项目的情况,实行一项目一政策制度,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园区质量。

三、加强项目服务,实行全程代理。对进入开发区的项目,从审批、建设、投产,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开发区服务的重点,每一项服务都要让业主满意,特别是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始终保持与其他开发区相比有新的突破。一是实行审批全程代理。所有的入园项目的审批手续均由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免费全程服务代理,除必须要投资业主亲自办理的审批手续外,全部由投资服务中心代办员代办,同时投资服务中心在业主与部门之间起隔离作用,业主不用与部门直接接触就能把整个项目办好。二是建设过程全面服务。工程建设是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由于企业没有经验,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项目进度,针对这一情况,专门设立了促动工协调服务机构,采取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只要企业需要,不论休息天还是刮风下雨,随叫随到,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办法想在一线,矛盾解决在一线,全面解决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工程无障碍施工,推进项目进度。

四、调整审批方式,效率显着提高。通过实现入园项目审批的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再到大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明,提高审批效率。一是实行大并联审批。在原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实行大并联和先审后批制,实行审批“三同时”(审批材料同时送入,同时审查,同时批出),即项目施工图出来以后,10个主要审批环节(消防审查、绿化审查、图纸审查、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白蚁、防雷、建设档案、用水申请、用电申请、施工队先期进入)的材料同时送入部门,部门对送来的材料同时进行审查,等前置审批手续出来后同时批出,大量缩短了审批时间。二是采取先批后补。按照“土地预排、红线预出、方案预审、前期预做、项目预建、设备预订”的“6个预”要求,在审批工作中对原则上可通过审批的规划条件、项目备案、环保审批、初步设计会审、用地批准书等审批事项在部分前置条件未具备的情况下先出预审意见,等前置条件具备后再补给部门。三是缩短审批时限。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及时走访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了《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并联审批指南》,压缩各个审批环节的审批时限,要求审批时间在一周以上的,缩减到了30-50%,部分项目缩减50%以上(初设会审原20工作日现5个工作日,平面图审批原15个工作日现3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15工作日现5个工作日等);审批时间在一周以内的,平均缩减到3个工作日。如今年40家开工企业从签约到开工办理审批手续平均不到3个月时间,比协议约定时间提前了5个月,比以往项目办理审批时间平均缩短4-5个月。

五、加大扶持力度,实行政策优惠。在近两年来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造成重大影响的背景下,投资业主对投资的信心不足、思想出现了摇摆不定、投资难以抉择、资金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开发区及时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一是及时出台了《开发区工业企业审批实行零收费》的政策。在加大清理减负力度的情况下,进一步为企业减免投资费用支出,实现对新入园企业从入园到竣工阶段,办理审批手续时所有行政事业性费用由开发区支付,企业免交的“零收费”。同时,服务性收费建议收费部门进行再减免,每年可以帮助每家企业减轻30-50万元以上商务费用。二是制定了《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厂房整体转主管理暂行办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盘活企业资产,提高工业区产能。三是制定了《经济开发区鼓励和引导企业业承租开发区闲置厂房的意见》,对符合开发区产业要求的企业,给予每平方3-6元的租金补贴。四是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开发区每年对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生态化改造、节能降耗、企业培育、产品质量提升、开拓国际市场、进出口奖励、高管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培训等费用补贴近3000万元人民币,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开拓进取意识。

六、破解服务难题,形成有效机制。针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矛盾问题,积极破解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是明确破解存在问题和困难的总体思路。强调在为项目推进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有关政策、规定能满足加快项目进度要求的,按有关政策、规定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有关政策规定不能满足加快项目服务要求的,要想方设法,有成功先例的,参照做法,无成功先例的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拿出管用的办法;按照政策、法规确实难以落实到位的,认真梳理汇总,做好沟通汇报工作,争取政府解决。二是形成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办事机制。在涉及到区外审批的事项,主动加强与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特事特办。如:“办理工商营业执登记时、环保意见、图审、消防、工程规划证、绿化意见、用水用电意见等在前置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先给予办理后再补”。三是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开发区每年都对入园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进行统计分析,分门别类并列出清单,开发区中层以上干部实行与企业一对一挂钩,全面解决企业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企业遇到问题有人解、碰到困难有人帮。四是突破竣工验收难题。竣工验收涉及到企业“两证”的办理,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是所有开发区面临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个难题,开发区在通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抓住了影响竣工验收的关键性问题,形成了《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建筑工程房屋竣工验收指南》,实现了单个项目并联验收,验收时间比以往缩减30%以上,工程竣工验收进度明显加快。为进一步解决竣工验收难题,通过成立企业竣工验收服务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接受企业的委托,帮助企业组织竣工验收。同时,提前介入建设项目从办理施工许可证起验收小组,对工程施工跟踪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提前介入的管理部门,定人定位定责,工程不能按时通过验收的,直接考核到具体人。从而全面破解工程普遍存在的竣工验收难题。

启示: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不断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逐步实现建园区向建城区转变。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的投资环境,得益于服务理念,得益于服务水平和能力,得益于高效的工作机制,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领导、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念创新是前提。理念决定观念,没有好的理念、新的理念、符合时代进步需要的理念,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办好,也不可能办成。优化投资环境靠开发区本身是永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到部门、机关到基层、官方到民间、领导到百姓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形成人人讲服务、人人为服务、人人去服务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投资创业。

二、政府支持是保障。“开发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什么事都干不成”。从规划定位、体制编制、人权事权,都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各项事业推进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的问题和困难靠开发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政府层面解决。

三、部门配合是关键。开发区发展离不开部门的支持、配合和理解,开发区的工作没有现行路子可走,没有现成的模块可套,但只要部门相互配合,灵活变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升。开发区的发展,是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过程,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触动到部门的利益,有的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担责、部门变通才能完成,如果部门形成人人自危,没有大局观念,就不会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很高的办事效率,就会影响开发区整体发展。

四、自身努力是基础。齐力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开发区人,在各项工作中,更需要团结一致,心齐、气顺、劲足,与开发区发展共荣辱。也由于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急事尽快干、大事认真干、难事设法干、白天努力干、晚上接着干、假日还在干、部门比着干、大家争着干的“8个干”精神,才能有今天的成绩。如今年6月4日,开发区组织了90个项目进行了集体开工、签约仪式,仪式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但前期工作如果没有大家的艰辛付出,1年的工作量在2个月内是不可能完成的。

五、优惠政策是导向。企业到开发区投资具有选择性和比较性,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出的最大化,除了好的投资环境外,还需要政府出台优惠的投资政策来吸引投资业主。特别是在外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为投资业主争取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改善投资环境工作情况汇报改善投资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精选好文)


当某个活动对你产生启迪时,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若要写好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精选好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随着农村结构调整的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表面情况看,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直接原因是乡村收入明显减少。但从深层次分析,主要还是农村经济薄弱,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从而使农村基层组织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基础,使农村基层政权运转遇到了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乡村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也遇到困难。创新工作方式,化解新的矛盾,成为了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加强村级自治能力,增强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后劲。当前而言,农村税费改革后,除了上级一点转移支付外,村里没有了任何经费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村级组织要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减员,一手抓增效。一是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村级减员。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从“选优、留住、提高、用好”入手,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力争做到: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教育培训要“活”,切实增强乡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岗位实用技能。激励保障要“实”,按照县、乡两级财政统筹的原则,对村组主要干部,推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制度。我县按照1000人以下的村,配置村干部3人,1000人以上的村,村干部职数最多不超过5人,并且要求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原则,全县共精减村干部职数1075人,减少专职村民小组长4800多人,其责任全部由村干部兼任。通过减员,预计全县可节省开支1000万元以上。二是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村级发展。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的急剧减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我县提出了“因村而宜,各展所长”的发展原则。对60多个有一定企业基础的村,从改革机制入手,以企业发展的成果反哺于村;对100多个有一定资源的村,从盘活资源入手,通过流转、租赁等形式,让集体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完善结构调整体系,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前,在调整农业结构中有三缺:缺技术。农民缺乏技术指导,瞻前顾后,不敢调整;缺资金。搞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购买一定的生产资料,一般农户无法调整;缺激情。普遍认为进城经商、打工比种田挣钱来得快,不愿调整。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税费改革后,可以考虑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建立某个产业的党组织;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以城镇所在村、中心村为依托联合建立党组织;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党小组。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在领导方法上,要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在事务处理上,要从过去封闭的神秘的办事方法向开放的民主的办事方法转变;在工作推动上,要由过去强制性的大范围的展开向依靠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转变。三是创新民主管理手段,加强和改进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的领导。在村级事务决策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工作上,建立党支部向党员、村委会向党支部、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在改进村党支部领导方式上,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统一起来,把自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三、着力乡村消赤减债,解决有责维持无力运转的矛盾乡村消赤减债工作一直是困扰农村工作的难题,也是税改后确保乡村政权正常运转的主要制约。近年来,各地虽然致力于消赤减债,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高度重视乡村债务问题,在弄清债务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办法,清欠债务,标本兼治,使农村基层组织在“活血化瘀”中健康发展。今年我县把消赤减债的着力点放在以村为单位抓结零上,通过部分突破达到整体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了四条基本的操作措施,即一是资源拍卖。就是对荒堤、甩亩进行拍卖,用以偿还债务。二是取消高息。就是按银行计息办法,对债务实行降息处理。三是债权债务挂钩。就是通过协调挂钩的办法,化解债务负担。现在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共消赤减债近2000万元。

如何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我们结束了一个活动后,我们可以将自己产生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活动心得可以反映自己一段时间的思想状况,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活动心得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如何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村级组织应该要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怎样建立并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文秘部落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抓了五个方面的规范: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二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三提五统、两工使用、集体经营项目、公益建设、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上重大村务的公开,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同时完善了村务工作档案,重新订立了各种会议记录本,群众意见登记薄等,便于上级督促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有利于群众随时查阅监督。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上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二、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我镇个别村村级财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我们组织人力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清理,把一些群众不清楚、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搞清楚,还群众一个清白,为以后全面公开财务奠定基础。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村上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共同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乡镇农经站每月对各村财务进行核对一次账务,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各村要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村里的事情不是由干部说了算,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村民有了对村务管理发表意见的新场所,民主管理就有了新载体。他们能够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级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对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镇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由镇党委、政府具体组织,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与村民座谈等形式进行。民主评议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本文网址:http://m.nns88.com/huodongxinde/22979.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